• 21阅读
  • 0回复

学老外“抠门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2-06
第10版(经济生活·工交)
专栏:经济茶座

  学老外“抠门儿”
夏珺
“抠门儿”不分国界。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和吴敬梓笔下的严监生如出一辙。现实生活中“抠门儿”老外也不少见。
有一次,我坐飞机从上海回北京,飞机降落时,邻座一位来华任教的美国人问我怎么进城。我说:“打的”。他问:“我可以搭你的车进城吗?”他说这话时毫无难为情之感,而我当时肯定是一脸惊诧。
近日,一位朋友披露了另一件老外“抠门儿”的事,更让我叹为观止。一日本商人来华做生意,住在北京饭店。一次他去中方翻译家里作客,得知翻译的夫人出国留学,翻译一个人住着两居室。于是,这位外商灵机一动,给那位翻译更新了一套高档家具,他便从北京饭店搬出,成了翻译家的长期住户,自然是节省了一大笔住高级饭店的花销。
按说这些老外比我们国人挣钱多得多,他们干吗还要这般算计、这么“抠门儿”呢?恐怕关键在于他们花的是自己的钱,心疼。
反观国内的一些公家公司的老板,可比老外“慷慨”、“潇洒”多了。请客吃饭,一餐花上几千元眼都不眨一下;公司亏损或不挣钱,老板照样住高级饭店、坐豪华轿车,拿着“大哥大”,还专捡人多的地方打。一些政府官员也不甘寂寞,有的贫困县财政拮据,教师工资都发不出去,可县领导们照样大吃大喝,买高级轿车,有的甚至挪用贷款供自己出国风光玩耍……类似的事不时披露报端。这些人为什么花钱不算计、不“抠门儿”呢?正应了东北农民常说的一句大实话:“不是个人的不心疼。”就是这些慷公家之慨的人,掏自己腰包在农贸市场买菜没准儿为个毛八七的也要跟菜贩子“掰扯”半天呢。
“不是个人的不心疼”。这大约是人性的弱点,甭管国人洋人、官员百姓,概莫能外。怎样才能有效地制止那些掌握相当权力的官员和握有国家或集体财产支配权的“老板”们慷国家(集体)之慨?诚然,我们不乏像孔繁森、李润五这样廉洁的干部,但仅从道德教育的层面入手,靠道德的“自我完善”、“自律”恐难完全奏效。根本的出路是要解决国有资产由谁负责、如何负责的体制问题,建立约束和监督机制。加强法制建设,以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等一系列有效制度进行监督、制衡,使那些花公家的钱的人不敢、不能挥霍公家钱财,也能像花自己的钱那样精打细算,那样“抠门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