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阅读
  • 0回复

扎根山区拔穷根——山东枣庄市山亭区委书记褚庆观一席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27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公仆谈心录

  扎根山区拔穷根
——山东枣庄市山亭区委书记褚庆观一席谈
本报记者武卫政
褚庆观,共和国的同龄人,大学文化。1987年初由枣庄市委组织部到山亭区任区委副书记,后任区长。1993年1月任区委书记。1995年被中国扶贫基金会评为第二届全国十大扶贫状元。
山亭是1983年由原滕县东部和原齐村区的总共14个山区乡镇组建的新区,人称“穷哥们大联合”。当时的统计数字是:人均年收入只有143元,28万人不得温饱,1/3的村庄水、电、路三不通,被省和国家列为重点扶贫县级单位。
我在市委组织部工作时,到这里访贫问苦,发现群众生活贫困超过我们的想象,心里很不是滋味。后来,组织上要调我到山亭来干,我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一些亲朋好友觉得事情来得突然,跑来问我:老褚,你是不是犯了什么错误?有人则劝我:在市里你是管官的官,不好好当你的组织科长,到那个穷得出了名的地方图个啥?可我的想法是,在市委组织部成天考察干部,教育别人,现在轮到考察自己了。解放30多年,山亭群众还那么苦,我们当干部的应该承担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这份责任。
记得我初到山亭的时候,人心浮动,100多名干部要求调动。在这种情景下,我的调来受到大家的关注:到底是来镀金还是要实打实地干下去?我的回答是,把家从枣庄搬到山亭。说实在的,爱人因调动工作影响了评职称,孩子从重点中学转到普通中学成绩也落后了一截,我真是感到有点过意不去。面对贫穷落后,为自己留后路的干部没啥出息,也得不到群众的信赖。我既然下决心到山亭,就没打算像蜻蜓点水一样来去匆匆,而是真想扑下身子干一番事业。
在山亭干了8年,我深感贫困山区要拔穷根,各级干部必须有扎根山区的决心和行动。就拿这些年山亭的事来说吧,我们这些基层领导,如果不体味群众疾苦,就不能妥善安置7000名库区农民的生产生活,引导他们开发利用万顷水面;不一次次走进田间地头做工作,就不能使农业科技成果尽快对农民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不把山亭当成自己的家,就不会几年如一日地带领群众绿化荒山,治理小流域,建立畜牧、林果基地和大修公路;看不到山亭的优势,就想不到积极改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治穷先治愚,治愚就要办教育,看不到山亭的明天,在资金十分紧张时,就不会舍得花钱建高标准的中小学校。扎根山区,要求干部真正深入到群众生活中,与他们一起摸爬滚打,共同开辟山区脱贫致富的道路。(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