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功在民族德被台湾”——“海峡两岸纪念刘铭传逝世10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27
第6版(学术动态)
专栏:

  “功在民族德被台湾”
——“海峡两岸纪念刘铭传逝世10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朱强弟
中国近代史上有两个对台湾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人,其中一人就是淮系将领刘铭传。1995年11月,值刘铭传逝世100周年之际,海峡两岸共88位专家学者,在他的故乡安徽合肥举行了学术研讨会。会议对刘铭传的功过业绩及其思想进行了探讨与交流。
一、“抗法保台”的功绩。对刘铭传在抗法保台战争中的功过及战略战术运用的是非问题,史学界历来有较大分歧,而在这次讨论会上,一些著名的史学家分析了刘铭传抗法保台的战略思想后认为,刘铭传受命于国家危难之际,出于爱国热忱,率领全台军民,抵抗法国侵略军,为保卫台湾并为台湾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当年法国强索赔款被清政府拒绝,遂策划以台湾为质,要挟清政府屈从,把战火扩大到台湾,刘铭传在确定了撤基援沪的战略方针后,主动放弃基隆,使法国只能占领基隆一隅空地而无法越基隆河一步,陷入进退维谷的被动局面,台北府城一直安然无虞,法国据地为质的图谋被粉碎,最后不得不从台湾撤退。事实证明,刘铭传当时的战略思想是正确的,他的抗法保台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二、对台湾近代化建设的贡献。1885年10月,台湾建省,刘铭传出任首任巡抚。抚台六年,为台湾近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茅家琦、陈绛、陆方及台湾王家俭、陈斯劫等专家认为,台湾的近代化起步虽晚,但成绩可观,其集大成者之一是刘铭传,他为台湾的国防、交通、政治、经济和教育等多方面的近代化建设作出了努力。与会学者认为,由于刘铭传生活在中国社会急剧变革的19世纪中后期,西方的科学技术给中国的经世之学带来了新的内容,同时,他长期追随李鸿章,深受洋务思想的影响,主张“内仿耕商、外兴制造”、“变西法,罢科举”,练洋操,用洋枪,因此,他在台湾实施变革维新主张,进行近代化建设是有其思想基础的。他对台近代化建设的实绩也是有目共睹的。如在台湾设立了全台商务总局,派人到新加坡设局招商,招集资本兴修台湾铁路,购买轮船等,促成了台湾经济的繁荣,使台湾这样一个新建省很快就“自成一省”,近代化水平居于全国前列。从刘铭传的变革维新的思想基础和他的施政举措及实绩可以看出,刘铭传确是台湾近代化的奠基人。来自台湾的学者结合现实,对“台独”分子别有用心地编造“台湾近代化是日本人带来的”这一荒谬观点进行了驳斥,并指出,我们今天研究纪念刘铭传,正是基于他是对祖国的统一,民族的进步作出贡献的前辈先贤。刘铭传“功在民族,德被台湾”,值得我们缅怀、纪念。
研讨会还对刘铭传研究中未曾或很少研究的领域进行了探讨,如刘铭传与近代著名历史人物曾国藩、李鸿章、翁同和等人的关系、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与桐城派文人的关系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