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鲁迅的挚友不倦的战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28
第4版(副刊)
专栏:

  鲁迅的挚友不倦的战士
荒煤
茅盾同志去世前几年,经常在病中,身体愈加衰弱,我们尽可能不去干扰他;但是,凡是我们认为必须请他考虑的问题,有求于他支持的工作,他从来没有推托过。
1980年筹备成立鲁迅研究学会的时候,考虑到会长的人选问题,许多同志都认为应该推选茅盾同志。也有的同志担心他身体不好,可能不愿意担任。但是当我们作协、文学研究所几位同志去征求他的意见时,他微笑着说,如果大家觉得需要,他就担任这个工作。之后,还在他家里共同讨论了章程和具体工作的人选。
1980年冬天,我和张僖同志去看他,想听听他对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工作的意见。不料他却病倒在床上——因为晚上服了安眠药,半夜起床小便时摔倒在地上。我们觉得不好开口。可是,他仍然让我们讲讲我们的来意,喘息着提出他的希望,建议要举行隆重的纪念,并且同意由他致开幕词。
1981年2月8日,正值春节期间,我又请沙汀、王士菁同志把全国文联、社会科学院、作协关于纪念鲁迅诞辰100周年的一些初步设想带交给茅盾同志。并且问问是否由他自己致开幕词,还是由我们听取他的意见,代他起草一个初稿,再由他修改完稿。因为大家都了解茅盾同志一向都是自己动手写作,不习惯由别人起草稿子。可是,他这时又病倒了,不停地哮喘,难以确定。
就在住院期间,在茅盾同志去世前不久,罗荪同志从医院看他回来,还告诉我,茅盾同志还惦记着这件事,说他自己恐怕是难以动手写这篇稿子了,等他好一些时,由他谈谈自己的意见,请一位同志代他写一个初稿。
1979年秋天乔木同志要我向他转达了意见,问他可否把他和鲁迅在左翼文艺运动中共同战斗的经历和友谊这一部分回忆录先写起来。他表示要尽可能提前来作这方面的准备。但他在左翼文艺运动之前活动的大部分资料已经准备好,已有了整体构思,因此不能间断。而且他也始终不习惯用口述、录音这类方法来写作,始终是一边写一边想,又要随时修改——一天只能写几百字。但他作了乐观的估计,如果身体好,坚持每天写一点,也许在1980年可以把左翼文艺运动这一时期的回忆录写出来。而且,茅盾同志终于把他一生中这一段最宝贵的资料写了出来,还写完了其他许多章节。这本著作《我走过的道路》,给我们中国五四以来文学运动发展的历史面貌作了详细的叙述。这是我们十分珍贵的财富!
以上这几件事都说明茅盾同志对作家协会的工作始终给予热情的关怀与支持,也更加证明他对鲁迅始终怀着真挚的热诚的崇敬和友情。他始终是鲁迅的亲密战友,同鲁迅、郭沫若一样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运动的一位伟大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1981年3月27日上午,我正在和电视剧创作会议的同志们座谈,突然接到通知:茅盾同志逝世了……我的双耳忽然像响起了一阵雷鸣,震得头脑发胀……
我赶到周扬同志家里,敬之、巍峙、默涵、光年、罗荪、张僖等几位同志正在研究茅盾同志的丧事问题。当时我看到茅盾同志给党中央的信,信中说:“亲爱的同志们,我深知病将不起,在这最后的时刻,我的心向着你们。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和追求我奋斗了一生。我请求中央在我死后,以党员的标准严格审查我一生的所作所为,功过是非。如果追认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这将是我一生的最大的荣耀!沈雁冰1981年3月14日。”我感到一阵心酸,直到这时候,我仿佛才感到茅盾同志是真的永远离开了我们,也才真正理解茅盾同志在中国文坛上战斗了半个多世纪,他的心始终是和党联结在一起的。特别是看到他要求党严格审查他一生的功过是非,追认他是党员的遗言,也真正体会到他战斗的一生也都是始终以共产党员来要求自己的!
让我们每一个文学工作者在怀念茅盾同志的时候,学习他“为共产主义理想追求和奋斗了一生”,直到生命最后一息也没有停止写作的这种战斗精神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