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8阅读
  • 0回复

新时期理论探索的新成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26
第11版(书评)
专栏:

  新时期理论探索的新成果
翦新民
党的十四大提出了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这是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迫切需要,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大措施,也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根本保证。为具体落实这一战略任务,江西人民出版社组织有关专家学者撰写并出版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丛书”(以下简称《丛书》)。丛书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执政党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农村现代化》、《中国的民族与民族问题》、《社会主义与中国宗教》、《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统一战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等10种书组成,由江流同志担任主编。
《丛书》作者以邓小平的论著为依据,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主线,结合我国实践,研究阐释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向广大读者展示了这一伟大理论博大精深的丰富内涵,集中反映了理论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具体来说,《丛书》有以下三个特色:
一、实践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贯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全部观点的精髓,同时也是《丛书》作者研究这一理论的指导思想。作者在研究阐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不是从概念出发去解释理论,而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出发,以建设中的经验教训为依据,去研究探索,力求为当前和今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服务。如《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一书,在论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时,就从传统经济运行机制的弊端及几十年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和改革开放以来对传统经济运行机制改革的实践经验中,阐述了对传统经济运行理论的反思和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机制为核心的一整套理论体系,并且进一步指出了中国特色经济运行机制构建过程中的疑点、难点及出路。由于作者论述紧密结合实践,立足的基础是党和人民的崭新实践,所作论断使人信服,对今后的实践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二、全面性。《丛书》全方位、多视角地论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民主与法制、农村现代化、执政党建设、统一战线、民族、宗教等问题。《丛书》作者对以上问题,分别从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地给予了系统的阐释。《丛书》集中了思想理论界的最新研究成果,既有研究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成果,又有研究中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的成果,还有研究实践提出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未来发展的趋势的成果,这些成果反映了最新的研究动态与研究走向,读后将有利于读者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三、探索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在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又是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的。《丛书》作者在研究、阐释这一理论的同时,也写进了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对改革实践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的新想法。如《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与农村现代化》一书作者,就在研究阐释农村改革发展理论问题的基础上,对农村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中国农村将在逐步经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小城镇城乡一体化和区域现代化之后走向终结的新思想。《丛书》的其他作者也分别就自己研究的领域,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探索性的思想,这些思想对进一步加深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是有重要意义的。
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纷至沓来,迫切需要理论工作者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研究,给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以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丛书》的出版,对满足这一需要无疑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当然,《丛书》也有不足之处,有些问题虽然提出来了,但没有展开;个别观点还值得商榷。诚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是一项极为重要而又复杂艰巨的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丛书》的不足之处将会随着改革实践的发展,理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而逐步得以完善提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