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阅读
  • 0回复

松陵画翁吴野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26
第12版(美术)
专栏:

  松陵画翁吴野洲
金宝山
上海一位书画爱好者前年赴京,拜访中国美协主席吴作人,请他品评携去的吴野洲4幅花鸟。听说画坛耆宿吴翁尚健在,吴作人面露喜色:“野洲先生是我胞兄吴树人的老师,丹青高手,我认识他。我将向中国美术馆推荐收藏他的力作。”
吴野洲,字荻声,别署“袖云散人”,世居江苏吴江县治松陵盛泽镇红梨渡畔,现年93岁,在画苑已耕耘了71个春秋。
他青少年时代远赴浙江桐乡濮院,拜清代费派创始人费丹旭的传人仲光勋为师,入室学画3年,临宋元以来诸大家真迹,宗费氏一脉,得南田心法,博采众长,技法全面。他工人物仕女、山水、花鸟、走兽、鱼虫、蔬果无一不精。他深感学识浅薄难成大家,返乡后又投入柳亚子的挚友、著名诗人张然生门下,研读古典诗文与书法。吴野洲掌握了诗书画三绝的真谛,便自立门户,在江浙和上海等省市开设“小瓶花馆”,组织“红梨金石书画社”、“白马画社”,鬻画传艺,30年代就享誉沪上。
自20年代开设画馆以来,吴野洲先后收徒数千,遍及海内外,其中吴树人、胡成荣、任寒秋、任政等日后均成了名家。吴野洲收沈淇泉的两个爱女为徒还有一段佳话:晚情翰林沈淇泉,人称“太史公”。沈钧儒是他的亲侄,于右任、张季鸾、徐朗西等名人是他的高足。沈淇老辞官,晚年客居上海,为膝下两个芳龄20左右的爱女遍访名师,百里挑一,最后选中吴野洲上门授业。其时沈淇老卖字为生,经济拮据,吴野洲不计“束脩”,有时分文不取。1935年,于右任赴沪登门拜望乃师沈淇泉,观赏吴野洲和师妹沈玉还、沈玉亚的作品之后,赞不绝口,当场挥毫,横书“国画大师”4字,赠与吴野洲。
“画家爱国,丹青才能上品位。”这是吴野洲的艺术见解。抗战前夕,枪杀大军阀孙传芳的奇女子施剑翘在苏州创办一所中学,意在培育英才,宣传抗日思想,报效国家。她四处奔走,向平津和上海诸名家募捐书画作品,义卖资助办学,致函已在上海定居的吴野洲。吴与她素不相识,慷慨捐赠2幅花鸟精品,每幅售价数十块大洋,解了办学燃眉之急。抗战前后,吴野洲以画会友,与梅兰芳、周信芳成为知己,并收京剧名小生姜妙香为书画弟子。他们时常在上海牯岭路一寺庙内聚会,交流画艺,谈论抗日形势,宣传爱国思想,团结了一大批艺术界进步人士。周信芳矢志抗日,不畏强暴,演出《明末遗恨》、《徽钦二帝》等剧目,抗战胜利后签名反对内战,拒绝到电台演唱宣传“戡乱”的反动内容,每一次都得到吴野洲的支持。吴以梅菊为题材,作画相赠,或在画上题“双清”,或题“彭泽高风”,赞周信芳的爱国之举。1946年,傅抱石在上海参加艺术活动,与吴野洲等加入“美术茶会”,结为挚友。傅抱石反对内战,吴野洲积极参与。两人还不时地切磋画艺。傅抱石生前曾说:“吴野洲人品好,笔墨功力深,尤擅人物仕女、花鸟,可算是一代艺术家。”
1992年夏,吴野洲年届90,忽发奇想,再取艺名“吴驼重”。他对弟子们说:“活到90岁,是人生的一个台阶,我该有个新追求。‘吴驼重’与‘糊涂虫’3字谐音,就是我在生活上要糊涂,不为名利所累,在艺术上要像骆驼那样负重拚搏,不愧事业与后人!”他在4尺整张宣纸上画了一幅花卉中堂。画面上茂密的枝叶丛中悬挂几只随手可摘的葫芦,自题抒怀诗一首:“葫芦腹大品行端,依样描来却不难,今日高悬人共赏,他年留以贮仙丹。”晚年吴野洲追求新意,画风大变,常见以写带工或大写意,泼墨走笔,奔放飘逸,神采飞扬。所创“墨中带彩”新法画出的花卉、花鸟,极富书卷气,堪称一绝。上海博物馆书画文物鉴定专家承名世、著名书画鉴赏家章汝奭等一致认为,吴翁汲八大、石涛笔意,技艺精熟,自成一格,年逾九旬其笔力仍如此雄健滋润,幅幅章法不同,善于变化,实属罕见!(附图片)
花鸟(中国画)吴野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