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阅读
  • 0回复

瑞典老人西藏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28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外国人士看中国

  瑞典老人西藏情
章念生
“拉萨变了!短短五年发生如此巨变,真令人难以置信。它仿佛成了一座新的城市。”这是一位年已80、体内安装着心脏起搏器的瑞典老人登上世界屋脊后发出的由衷感叹。他叫特勒·柴特霍姆,著名作家兼剧作家,曾担任瑞典剧作家协会主席。
1995年11月,他不顾医生和友人的劝阻,第六次踏入西藏这片神奇的土地。当记者在他结束6天拉萨之行回到北京后见到他时,老人的思绪仿佛依然飘浮在旖旎的雪域,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就像我每次到西藏一样,这次又看到了那里发生的很大变化。通过与藏民们交谈,我感受到他们对西藏的现状和日常生活非常满意。”
“我在瑞典一直希望能得到一些有关西藏的真实信息,但遗憾的是总不能如愿。西方媒介总是抓住妇女、人权等问题攻击中国。其实,他们应该知道,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给予6亿妇女前所未有的平等地位。他们对西藏的报告也总是有失偏颇,甚至传播完全错误的信息。”老人谈起了八年前的一场辩论。当时,一位名叫丘利的英国人乔装成游客进入西藏,搞了一部名为《西藏种族灭绝的调查》的电视片,竭力将西藏描述得阴森可怖。柴特霍姆以自己四次入藏的亲身经历,在电视上面对面地辩斥了丘利的谎言,赢得了许多观众的赞许。从他1979年第一次访问西藏起,他在瑞典电视台作过的专题报告会足有近百场,向人们讲述西藏的真实情况。
说到电视报告,老人幽默地讲述了他晚年的浪漫经历。“11年前,我作了一场电视报告,不久后收到了一位女士的来信,她除了询问我有关西藏的问题外,还在信中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对我的倾慕之情。而后我们开始通信。没过多久,我们在她居住的城市相会了。她说,‘从我在电视上看见你的那一刻起,我就认定了你正是我所等待的意中人。’她就是我现在的妻子里斯多娃。”
算起来,这次访华已是老人第10次中国之行。他第一次访华是在1965年。“第一次来中国碰到的一件事一直让我难以释怀:我在旅馆遗失了一块手帕,当时没把它当回事,可当我外出一个星期,再次住进这家旅馆时,却发现那块手帕已被洗得干干净净,叠得整整齐齐地放在我的床头。这虽然只是件小事,却增加了我对中国的好感,从此我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他一生的创作经历中,自认为可以称得上代表作的就是一部关于中国的剧本,名叫《上海女人》,此剧写成后被译成不同的语言,分别在瑞典、芬兰、丹麦、挪威、德国以及巴基斯坦、印度等国上演,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他撰写了不少关于西藏的书籍,其中《神灵之死》、《佛教与马克思主义并行的西藏》等成了西方出版界颇有影响的反映西藏真实情况的书籍,他也因此而成为瑞典的西藏问题专家。
“这次来中国之前,我已与《瑞典日报》等大报签了稿约,写一些关于西藏的文章。我准备将自己在中国西藏的所见所闻告诉读者,使更多的人能了解今日西藏的真相。”柴特霍姆回国行囊中绝大部分是中国友人赠送和他本人收集的关于西藏的书,足有50多本。他说,“这次我可真是满载而归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