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潜入网络的罪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30
第7版(国际)
专栏:环球扫描

  潜入网络的罪恶
本报记者何刚
刚刚过去的1995年,被人们称之为“互联网络年”。诞生于1969年的互联网络,在最近几年得到异常迅速的发展,到1995年底,全球总共有近4000万人使用互联网络。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使信息时代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并给人们工作、生活和交流带来极大便利。然而,互联网络无所不及的“电子触角”也为不法分子的罪恶举动提供了可能。
江河滚涌,泥沙俱下。在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积极投入网络热潮的时候,互联网络“病毒”也在迅速蔓延,电子黄毒、反动逆流和罪犯黑手同时涌向了网络。
黄潮泛滥
与互联网络的迅速扩展一起进行的,首先是网络上的黄潮泛滥:通过网络来闲聊色情话题、色情故事,交换裸体照片,甚至XXXX级的影像剪辑镜头。据统计,互联网络上的非学术性信息中有47%与色情有关。据美国《时代》杂志报道,互联网络上电子公告栏储存的图像,83%含有淫秽内容。互联网络出现“红灯区”!
一大批利欲熏心者,昧着良心,制造色情产品,传入互联网络,为害四方,他们是网络黄潮日益泛滥的始作俑者。这些不法之徒将“黄品”大量入网,使大批上网的青少年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一些人还患上了“互联网络瘾”,仿佛吸毒上瘾,一天不到网络上吸食“黄毒”,就浑身不舒服。英国著名的牛津大学最近响起“黄色警报”,一部分学生通过互联网络观看黄色影视的时间竟比用网络进行学术交流的时间还多!
然而,从目前的技术手段来看,要彻底消除网络上的黄毒非常困难,即使要对网络上的资料进行检查、分级也有难度。根据互联网络的技术特性,网络在运行时能自行修复被删除的信息,同一件色情资料,在这个国家的网络上被删去了,又会在另一个国家被修复并再通过网络传送回来。去年8月,美国微软公司、网景通信公司等宣布将联合开发一种软件,专门对互联网络上的信息进行检查、筛选。然而,要开发出这样的软件尚需时日,而贩黄制黄者恐怕也不会闲着,他们同样也在掌握和运用着最新信息技术,以期躲过检查,继续为患。从这个意义上说,扫除电脑黄毒,已成为正义者与非正义者之间一场旷日持久的“技术战争”。
扫除网络黄毒,需要各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并进行有效的国际合作。美参院去年通过法案,决定对电脑网络上的资料进行分级,禁止向青少年传播色情图文,否则予以惩处。法国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电讯高级委员会,负责电脑网络设置与色情检查。英国警方去年也与欧美等国合作,开展代号“星爆”的联合行动,整治互联网络上的“红灯区”。一些有识之士还提出建立相关国际公约,并将各国国内立法与国际法规相结合,对内“坚壁清野”,对外联合防击,给电脑黄毒的制造者、贩卖者和传播者罩上恢恢法网,让他们无处可逃。
扫除网络黄毒,更呼唤着人们的道德良知和自我行为约束。电脑网络黄毒虽已成“过街老鼠”,但要彻底加以扫除,仍将相当艰难。
逆流汹涌
再说网络上的“逆流”。这主要是指一些极端组织和别有用心的个人,利用互联网络进行国际恐怖说教,散布反动言论资料,并有意篡改历史,混淆视听。
去年,当全球同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时,在德国,就有人设计了一种游戏软件,模拟用毒气比赛“屠杀”犹太人,这个游戏被载入互联网络后,到处流传,影响极为恶劣。还有人设计了一种游戏,情节是希特勒如何发家、夺权、侵略,最终“打败”英法美等大国,“称霸全球”的过程,由于其制作精良,仿佛历史重现,在互联网络上也是颇为流行。这种利用网络和电脑游戏赤裸裸地为法西斯翻案的举动,也出现在日本。去年,有人以美日太平洋战争为背景,设计了日军如何“成功”轰炸珍珠港、打败美军,并最终“统一”东南亚、建立“共荣圈”,“攻入”美国本土的游戏,显然这也是在别有用心地篡改历史。
更有一些反动组织,利用互联网络大肆进行反动宣传,传播反动纲领、散发反动资料,并通过网络对别国进行反政府宣传和煽动。一些国际恐怖组织、邪教组织和种族主义分子,看上了互联网络的长处,不顾各国禁令,绕过技术检查,肆意散播他们的反动言论,进而散播可卡因等毒品的配方、炸弹的制造方法、各种串联作案手段等等。1994年,互联网络上竟然还出现了恐怖分子为谋杀美国好莱坞女影星朱迪·福斯特征集杀手的电子广告!互联网络在日益扩大,网络上不断增多的反动逆流对社会的安定及人们的精神意识也危害日深,这恐怕更应当引起对信息时代前景过分乐观的人们的警觉。
黑客猖獗
如果说“黄潮”、“逆流”更多地是腐蚀人的精神和心灵,那么,伸向互联网络的“黑手”,则直接损害着人们的利益,这“黑手”就是近年来日益猖獗,并具有巨大破坏性的电脑犯罪。
电脑犯罪几乎是电脑网络发展的伴生物,犯罪分子不仅通过网络窃取情报,甚至还故意制造、散播电脑病毒,毁坏数据和信息。早在80年代,美国就出现过几起轰动的电脑泄密案,作案的竟多是精通电脑的青少年,这就是人们通常所称的电脑网络“黑客”(英文“HACKET”的音译)。一些“黑客”通过电脑网络,破解密码,甚至能轻易地从防范森严的美国五角大楼的电脑里窃取到军事机密。几年前,一位名叫斯托尔的天文学家,就曾很偶然地在互联网络上“抓获”了一名正试图利用网络闯入美军方计算机的前联邦德国间谍,最后发现这竟是一个由几名精通计算机的学生组成的间谍团伙,其任务是为前苏联“克格勃”收集情报!案发后,令美军方震惊万分。
这样的案例当然不多,因为“黑客”通常最易得手的猎取对象是金融行业及经济情报。1988年,一名犯罪分子通过电脑网络侵入美国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涂改帐目,转款国外提走,造成该行损失7000万美元。更多的不法分子则通过电脑网络侵入私人和公司的电脑资料库,随便窃取、涂改并毁坏电脑里的经贸资料、电子邮件、商业情报及合同文件等,给被侵害者造成极大的破坏。据英国保险公司协会今年初透露,仅电脑网络犯罪每年给英国工商企业造成的损失就高达10亿英镑!
“黑客”利用网络犯罪,是信息时代出现的一种高智能犯罪活动,要破案并抓住案犯,无疑相当不易。比如香港地区,利用电脑网络窃取经济情报、进行金融诈骗的案件时有发生,但破案的却极少,1993年仅破一起,1994年破案5起,去年仅破案3起。打击“黑客”,同样是正义力量与非正义力量之间一场惊心动魄的“技术战争”。
难怪许多国家面对电脑技术和全球互联网络的发展,一直怀着喜忧参半的心情。诚如核技术的突破在核电应用上造福人类的同时,也给全人类笼罩上死亡的阴影一样,如果各国政府和人民没有共同的良知、责任感和警觉,不及早对黄潮、逆流、“黑客”等网络“病毒”进行有效防范和打击,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否也将在便利人类、发展社会的同时,成为高悬于人类头上的又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