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美是人类探求的永恒主题——深圳国际美学美育会议综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3-02
第6版(学术动态)
专栏:学术动态

  美是人类探求的永恒主题
——深圳国际美学美育会议综述
程孟辉
建国以来,第一次由我国主办的国际美学会议——“深圳国际美学美育会议”于不久前在深圳大学举行。这次会议由中华美学学会、深圳南山区教育局、深圳大学、北京泛亚未来教育中心联合举办。出席会议的代表除了我国(包括港台地区)美学界的一些专家学者,还有瑞典、德国、芬兰、美国、日本等国的学者,共70余人。中外学者就当前东西方美学研究领域中的历史与现状等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切磋和对话。
一、关于美学内涵及其学科定位
早在两千多年前,美学就作为人类对美和艺术的一种哲学思考。两百多年(尤其是进入本世纪下半叶)以来,美学获得了空前迅速的发展,以至今天成了一门涵盖面极广的交叉性学科。作为一门学科,美学面临着一个内涵衍变和学科重新定位的问题。围绕着这个问题,学者们提出了许多看法。有的学者认为,美学按其性质来说,理应属于哲学的领域,因而也应有其特殊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但是,由于它所研究的对象(美)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现象,且涉及的领域又极其广泛,故美学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对它的研究对象究竟是什么,从来就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古今中外,对于美学研究的对象和美的本质问题一直是众说纷纭。然而,从美学科学的历史发展看,它自身一直在发展演变,尤其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这种演变的特征更是日趋明显。针对这种情形,国际美学学会主席荷米伦指出,从迄今的美学现状看,美学领域中产生的一个最重要的潮流是在哲学学科中涌现出艺术哲学这一分科,它在很多方面区别于古典美学,因而许多西方当代艺术不再具有传统美学所界定的美学性质;另一个重要的潮流是出现了一种新的美学兴趣,这种兴趣在艺术家、设计家和建筑家中得到认可,但还没有一种恰当的词语将其表达出来。有鉴于此,荷米伦认为,如果从传统意义上讲,美学是一种理论科学的话,那么,随着这门学科的发展,从理论科学意义上的美学衍变出实践美学已成为一种可能。
在谈到中西方传统美学概念的差异时,我国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美学基本上是伦理的附庸,它没有自己的美学系统,而西方传统美学实际上主要是哲学美学,但它关于美的本质还没有明确的定义,故它试图走向科学,由于它完全靠心理实证方法获得的结论又使美学成了心理学的分支。当代中国美学基本上是西方美学的引进和繁衍,它既与传统美学隔绝,又伴随西方美学陷于困境。因此,学者们认为,要使美学走出困境,让东西方美学的对话成为可能,就必须使美学找到自己合理的科学定位。这正是美学有待解决的课题。
二、关于中西美学比较
关于中西美学比较已越来越成为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一位西方学者在谈到中国哲学对西方美学的影响时指出:通过与中国学者的深入交流,使其重新认识到,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进入中国艺术才有资格谈论艺术,同样的情形也适用于美学。中国哲学博大精深,是我们这个精神世界不可缺少的要素。他强调,这个世界的精神孕育者应当是柏拉图和老子、亚里士多德和庄子以及其他一些伟大的思想家。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许多哲学著作总是习惯于仅提到欧洲古代的一些哲学家,却忽视了老子的《道德经》,从而很不明智地拒绝了一种对西方美学极为重要的源泉。有的中国学者从中西方古代美学的异同论题出发,得出结论认为,在中西美学思想发展的长河中,各自既有分流,又有许多交汇点,例如“和谐美”就是一个中西美学思想交汇的典型例证。围绕着这个“交汇点”,学者们列述了中西古代“和谐美”的种种表现特征,因而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兴趣。与会学者还就中国美学与康德哲学的关系、孔子与柏拉图的美学比较等等论题展开了积极深入的探讨,其中不乏闪光之见。
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中国人和西方人对美的理解是有很大差异的。在审美观念和艺术创造领域,这种差异也比比皆是。发现和研究这种差异,有利于人们从这种差异现象的背后去寻找中国人与西方人审美意识的本质特征及其生成之根源。有的学者认为,中西艺术都把塑造人的美视为自己的中心任务,所不同的是,西方人比较重视人的形体美,通过形体表现某种理想的观念,而中国人则比较注重人的内在美,追求一种理想的人格精神。中西艺术关于人的美的不同标准,都是以其各自的审美理论为基础的,而这些理论的产生和形成是以其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为基础的。
在如何看待中西艺术的生存背景和历史条件时,有的学者认为,中西方在各自的历史文化土壤上生长起来的艺术之花是各自历代祖先辛勤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既属于某个国家或民族,同时又属于整个世界,它们理应受到全人类的爱护和珍视。今天我们进行中西艺术比较,不是要比出个孰高孰低、孰优孰劣,而是通过比较,从中发现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人类未来的艺术创造。
三、关于审美教育
人类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的今天,审美教育问题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课题。审美教育是一项较为特殊的教育科目,就其性质而言,它与美学学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果说美学侧重于思辨意义上的学术研究,那末,美育则带有更大程度的实践操作性。
在这次会议上,来自北京、广东、四川、山东、陕西、江苏以及台湾等地的大中小学和幼儿园的美育工作者,分别介绍了自己在这方面的经验和体会。深圳南山区外语学校的一位负责人指出:美育的概念究竟是什么?美育在儿童整体教育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这些在美学理论家们看来似乎是ABC的问题,可是从目前教育实践来看,教育界似乎并没有真正弄清它。与会学者强调,审美教育并不是某种形式的艺术训练,它是服务于儿童整体教育的一种教育。它通过引导教育对象对艺术和大自然中美的事物的爱和体验去达到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完善人格的目的。一位多年从事大学生审美教育的学者认为,美育就其性质而言,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特征的情感教育,就其内容而言,主要是对各种艺术形态及其作品和一般社会生活的了解和体验。美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创造能力,而且还能帮助教育工作者找到一种全面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具有完善人格、优秀品质、良好道德的成功者的有效方法。因此,美育是一种终生性教育,是人们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的各门课程比较而言,美育不是一般的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而是一种素质教育,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它对于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把美育与智育等摆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我们才能从更深层次上开拓教育,使人才得到更全面、充分、合理的开发和培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