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鞍钢钢绳厂的技术革新运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4-26
第3版()
专栏:

鞍钢钢绳厂的技术革新运动
本报记者 常工
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一九五二年五月,东北各地厂、矿、企业,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增产节约运动。
当时,鞍山钢铁公司分配给钢绳厂的任务是:在完成国家原订计划的基础上,再为国家增产节约价值三十四亿元的财富。这个任务比起鞍钢其他各厂矿的任务来,是比较小的,但是,钢绳厂接到这个任务后,从领导干部到全厂职工,都感到很难完成。
钢绳厂的机器设备很落后,许多地方都需要体力劳动。伸线工段的工人,每天要伸几十盘线。每盘线有九十公斤重,都要工人从伸线机上抱上抱下,光累还不算,如果抱的不牢,线一散开,线头往外崩,还会扎破工人的肚子。每伸一盘线,要用一个钢模,每个钢模都是要工人举着八磅重的铁锤打,每一个钢模要打一百三十多下,每天每人要打三十多块,就得三千九百多下,打钢模的工人们常常累得吐血、起不来床。制绳工段的卷线工人,每天要卷几十卷线,每卷一卷线,都要坐在木凳上,两只脚踩着闸,两只手向里搂着线,机器一转动,人也跟着上下蹦跶,常常弄得腰痛腿肿胳膊酸,有些身体不好的工人,还经常被颠昏过去。因此,伪满时期,工人们就这样说:“钢绳厂,不好干,打模伸线拿命换,腿痛腰酸是卷线。”
解放以后,领导干部曾发动全厂职工改进设备,由于没有一个正确的方向,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平时完成国家计划就很吃力的钢绳厂,现在增产节约任务一来,当然就感到更困难了。伸线工段和制绳工段都是生产工段,起初他们凭着加强劳动强度或加班加点来干。但没有干多久,他们就不敢干了。因为这样干的结果,不但损坏了许多机器,而且还累伤了许多工人。
修理工段在进行增产节约中,只从节约电力、工具和材料等方面着手。他们把大马达换成小马达,把大灯泡换成小灯泡。在换马达的时候,工人没有意见,但在换灯泡的时候,工人就和他们闹起来了,向领导干部说:“这不叫保证增产节约,是破坏增产节约。”……
时间一月一月的过去,可就是想不出个好办法来。就在这个时候,小型轧钢厂开展了技术革新运动,不仅仅把当时的增产节约运动向前推进了一步,还为改造旧企业、厂、矿开辟了一条道路。这个经验经过中共鞍山市委大力传播以后,在鞍钢就掀起了一个向小型厂学习的热潮。
钢绳厂就在这个时候,找到了增产节约的正确方向。
开始学习的第一步
根据小型厂开展机械化技术革新运动的经验,中共钢绳厂总支委员会号召开展合理化建议运动。但是经过各种大会和小会动员,提合理化建议的工人并不多,并且有的工人还这样说:“提不提,还不是一样!”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
钢绳厂的领导干部,在开展这一运动以前,曾对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不够重视,抱着官僚主义的态度。有的把工人提出的合理化建议,长时间地放在抽屉里,既不处理,也不答复;有的把工人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给丢掉了,当工人前去查问的时候,还说:“完成任务要紧,提那些有啥用?”有的对工人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互相推托,工人交给了行政方面,行政方面就叫送给工会去;工人交给工会,工会又说这是行政上的事。……
这就成了运动开展的障碍。
中共钢绳厂总支委员会为解决这个问题,召开了总支扩大会议,检查和整顿全厂的合理化建议工作,严格地批判了对待工人们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的官僚主义态度。厂长、总支书记、工会主席和青年团总支书记,都通过检查合理化建议工作,分别检讨了行政领导上的官僚主义、党的政治思想领导薄弱、及工会、团在组织劳动竞赛与进行宣传教育工作中的缺点。参加会议的各个工段的党、行政、工会与青年团的干部,也都检讨了自己和本部门的官僚主义。这样,全厂各级领导干部就都扭成一股劲了。党组织、行政、工会和青年团还一致向工人提出保证支持合理化建议运动,并且立即健全了合理化建议委员会。这些措施,在全厂职工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有的工人高兴地说:干吧!这下子可有奔头了。钢绳厂的机械化运动,也就从此开始了。
树立技术革新的榜样
在全厂的机械化运动开始后,中共钢绳厂总支委员会,更把全部脱离生产的党、行政、工会和青年团的领导干部组织起来,利用每天下午四点到五点的群众活动时间,分头深入到各工段、各班、组和工人直接见面,了解和研究全厂职工的思想情况,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运动前进。
全厂职工看到领导上有了决心,创造的热情很高,有些先进生产者,更是连吃饭、休息的时间,也在谈这个问题。可是,全厂的关键问题在什么地方,应该先改进那些,后改进那些以及怎样改进等等问题,大家都摸不清楚。因此,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可是实际效果不大。
中共钢绳厂总支委员会为了给全厂职工树立一个榜样,决定大力宣传修理工段铁工组老钳工栗根源创造自动卷线机的事迹。
栗根源是一个二十多年的老工人,解放前,他一直都在一个私营企业里做工,吃过不少的苦头,他认为当工人没有什么好处,就回家种地去了。一九五二年的二月,钢绳厂要添人,有些工人曾经和他一起干过活,知道他有两手,就把他动员到钢绳厂去工作了。
他到钢绳厂的第一天,就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
那天吃过中饭以后,曾经和他一起干过活的老工人陈玉纯和陈玉堂,就先领着他到全厂参观,并向工人介绍:“这就是大家常谈起的栗师傅,现在他到咱们厂来了。”他看到大伙这样热情,和过去在工厂看到的情形一比,心里真有说不出的高兴。
当他们走进伸线工段大门的时候,检修工人曹德修就迎上来指着卷线机说:“栗师傅,你看看这个机器吧!干起活来,人累不算,还经常发生事故,一天到晚都要修理,影响生产很大。听说你很能研究,你说这个机器能不能改?”
他没有想到大家对他抱着这么大的希望,他便仔细地看了看卷线机,就对曹德修说:“能改,只要我们有决心,就一定能改!”
当时一个卷线工人就说:“要是真能改,我们卷线工人可要好好地感谢你呀!”
从第二天起,他就开始琢磨着这件事了。
经过三个多月,一九五二年的五月,他就创造了一台自动卷线机,把卷线工人从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并空前地提高了产量和质量,克服了从开工以来,从来也没有解决的卷线机供不上股绳机的不平衡现象。
这件事情经大力宣传后,全厂职工认识了机械化运动的方向,立刻开始为解决关键问题而努力了。这对栗根源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鼓舞,他也就更加积极地来创造了。到现在为止,光他一个人创造的新式设备,就有自动卷线机、自动切断机、马达高热停止器、自动打模机、自动吊车等,这些设备大大地改变了全厂的生产面貌,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首先发动技术工人
在技术革新运动的初期,钢绳厂还遇到了这样的一种情况:有些工人,特别是修理工段的老技术工人,都认为创造是很不容易的,深怕创造不成功,浪费国家资财,又叫别人笑话。就都不先提出自己的计划,而是暗地里进行研究和试验。这样领导上对技术革新运动就很难掌握和领导。
修理工段电气组有个老技术工人关英才,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从技术革新运动开始后,一点表示也没有,但过了一些时候,他却给制绳工段的股绳机上创造了一个自动停车器,解决了股绳机从开工以来,一直也没有解决的跑头问题。过去股绳机在工作的时候,每逢到一根线到头,或者从中间折断,就得把机器停下来,进行接头或换线,但由于机器转动的很快,每逢一根线到头或折断的时候,人的眼睛常常看不出来,因此,制成的钢绳就有缺股的现象,影响了钢绳的质量。现在关英才创造的自动停车器,看起来很简单,只有手掌那么大小,但它的作用却非常大,不论一根线到头、或者从中间折断的时候,根本就不用人去关机器,它自己就会使机器停下来,让工人去接头或换线。
为什么他事先不向别人透露一下呢?
从技术革新开展以后,他就想张明山、栗根源和他一样的,都是老工人,他们能够创造,难道他自己就不能创造吗?他从他们电气组长刘殿余的口中,听说制绳工段股绳机的跑头是个大问题,在伪满的时候,就有人想解决这个问题,但一直也没有成功。他懂得创造这件事是很不容易的,又是第一回,没有什么把握,如果事先到处嚷嚷,成功了还好,要是不成功,那该多么丢人呀!他就一个人不声不响地暗地里创造开了。没有材料,他就到废铁堆上去拣,至于时间呢?他就尽量利用工作的空隙和休息的时间,不料当他创造完成的时候,他却遇到一个很大的困难,就是没法试验。他苦恼了好久,最后,他想起了在三十三号股绳机上做工的股绳工人邹德香,他们曾在一块钓过鱼,感情很好,他就暗地里对邹德香讲了这回事,邹德香听说他有这样的创造,很积极支持他开始进行试验工作。
党组织便抓住了这个实例,通过各种会议,大力宣传事先提出自己计划的重要性,并从中说明只有大家把计划提出来,才能得到领导上的支持,创造也才能比较容易成功。这样一做,很多技术工人就都把自己的计划提出来了。
把运动由个人引向集体,由局部引向全面
这时,生产工段却出现了这样的一种舆论,有的工人认为他们一不会画图,二不会制作,因此,就认为技术革新运动,主要是修理工段技术工人的事情。党组织发现了这个问题以后,就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指出,只要肯动脑筋,每一个工人都会找到窍门的;另一方面,大力地推广了制绳工段邹德连小组的经验。
制绳工段有个芯绳小组,是专门制作钢绳需要的一种麻线绳。这个小组的邹德连是个青年团员。他和老工人关英才一样,从小型厂参观回来,又见党组织对栗根源的培养,他也就暗地里想进行创造。当时他感到他们泡芯绳用的油房,烟味很大,经常使人流泪、咳嗽,影响大家生产,他就想来解决这个问题。可是,他是一个生产工人,既不会画图,又不会制作,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个好办法。怎么办呢?他看自己一个人不行,就想多几个人一起研究,也许会容易些,于是他就找到他们小组的老工人杨得泉和青年工人刘文成两个人来研究。这两个人和他一样,那时也都想进行创造,一见他要合伙干,很高兴。于是他们三个人就开始研究改进油房油烟出路的问题。邹德连先说:
“这件事,我想了好几天,也想不出个好办法。”
杨得泉一听,就说:“那很容易。依我看,油房烟味大,主要是通风问题。只要我们在油锅上空,安上一个烟筒,用风把烟抽出去就行了。”
“对!我认为也是这么回事。”刘文成接着说:“在烟筒的下面,再安上像伞样的一个罩子,保险烟味一点也跑不出来。”
这是邹德连没有想到的事情,他苦恼了好几天的问题,没想到在几分钟内就得到了解决。他感到集体力量真是伟大,同时他对这样作法也很满意,于是他就向杨得泉和刘文成提议,为了把芯绳组存在的不合理的问题一件一件有次序地来解决,他们三个人成立一个技术研究小组,开始了研究工作。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就解决了油房烟味问题,改善了全组的作业环境,消灭了害眼、气管炎等职业病。创造了摆线架子,解决了过去许多根线碰在一起解不开的问题,提高了芯绳制作的效率和质量。他们并创造了机器的活动挡板。过去没有挡板的时候,机器风大,老在机器旁边的女工,经风一吹,有的腰疼有的腿疼,甚至变成跛子。从他们创造了机器活动挡板后,女工的这些苦痛,都立刻得到解决了。
党组织推广了邹德连的技术研究小组经验以后,全厂的技术革新就由个人走向集体,由局部走向全面了。到现在为止,全厂已有四十三个技术研究小组,散布在全厂的每个部门,构成了一个强大的技术革新的核心力量。一九五三年,光这些技术研究小组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就有二百六十一件之多。
在运动深入的道路上
一九五三年是钢绳厂技术革新运动大开展的一年。在这一年中,由于运动的深入,也就发生了新的问题——即制作和使用的结合问题,也就是修理工段与生产工段、或者是修理工人与生产工人的结合问题。
当大量的合理化建议、特别是改进设备的合理化建议被提出并肯定以后,就要修理工段的技术工人大量制作,但修理工段的主要任务是检修与维护设备,从事制作新设备的力量有限。因此,修理工段就先尽自己提出来的制作,把生产工段提出的放在后面。生产工段一看修理工段不作,就很不满意,再加上修理工段制作出来的许多设备,并不是那么完整,使用中经常出毛病,影响生产工人的效率和工资。因此,也就不那么积极地使用了。
这样,运动又受到了阻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共钢绳厂总支委员会,着重地批判了修理工段的本位主义与生产工段不积极使用新设备的错误思想,从中加强两者的结合。党的总支委员会,首先召开了两个工段的干部会议,以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双方都进行了检讨。接着又召开了全厂的党员大会,动员修理工段的党员,想法提高制作能力;动员生产工段的党员,要在使用新设备中起带头作用。
这样动员与号召以后,修理工段首先开展了一个挖掘潜在力的运动,车工找到了加宽加厚皮带的办法,提高了吃刀量一倍,并且还找到了用废模的优质钢改作硬质合金刀,解决了没有刀的困难。刨床工人改进了牛头刨床,实行了新的操作方法——往复切削的办法,一台床顶两台用,也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这样一来,其他各种工人也都动起来了。仅仅在一个月中,就做出自动打模机一台、自动切断机五台、自动米数表十二台、防止拧麻花停车器二十八台等等,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月的纪录,满足了生产工人的要求。
在生产工段中,制绳工段党支部,着重地通过表扬和奖励卷线工人杨永贵使用切断机的事情,来打破不愿意使用新设备的错误思想。
杨永贵使用砌断机的事情是这样的:当修理工段把自动切断机制作成功送来的时候,有些工人一使用,发现用切断机很麻烦,不如原来那样操作方便,又怕万一达不到定额,影响工资收入,都不爱使用。
当时,只有杨永贵一个人使用切断机。
他并不是不知道麻烦,也不是没想到工资收入的问题,而是因为他是一个共产党员,他深深地知道:党号召开展技术革新运动,就是为了减轻大家的体力劳动,提高工厂的生产,好使大伙快点走到社会主义社会。他也深深地知道:每一件创造开始不会没有一点缺点的,只有在使用过程中才能进一步改进。他开始使用的时候,的确遇到了很多的困难。过去卷线,只要把线头往线轴上一缠,再把机器一开就行啦。现在呢?先要计算一下齿轮,把线来回在机器上穿上两道,然后才开机器。因为不熟练,不如原来那样干起来痛快,开头的几天,总是达不到定额,影响他的工资的收入。但是他却发现了这个机器的好处,就是过去要卷一千公尺的线,因为是凭经验计算,至少也要浪费二、三百公尺,现在使用这个机器,要多长就多长,再也不会浪费了。他想他的工资虽然少了一些,可是给国家节省了线。还是继续地使用下去。
事实上,正因为他这样认真刻苦地使用,不仅很快地就熟练了,而且他还进一步地把这个机器改进得更完善了。与此同时,总公司也宣布了凡是使用新的设备的工人,在未达到原来的定额时,一律按照前三个月的平均计件工资计算,这样全工段的工人,也就都积极地使用了。
向全面机械化前进
一年多以来,由于钢绳厂认真地学习了小型厂的经验,并开展了一个全面的群众性的机械化技术革新运动,全厂的面貌已为之一新。从创造自动卷线机、自动打模机、自动停车器等机械化的设备后,劳动效率大大提高,根绝了职业病,同时对于提高钢绳的生产,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拿一九五三年完成的实际产量与一九五二年相比,提高了百分之七十九点一九。
现在当人们走进这个工厂的时候,到处都可以看到新的气象。在伸线工段,举着八磅重铁锤打模的情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所看到的是在自动打模机的旁边,坐着一个工人,他只动手开开电门,一个一个的钢模就会自动地打好。伸线工人已再不把九十公斤重的钢线抱上抱下了,只要伸完一盘线用手向空中一招呼,一辆带着爪子的吊车,就忽隆忽隆地开了过来,那个爪子一合,就轻轻地把一盘线抓起来运走了。
从钢绳厂的这些变化来看,更充分地证明:技术革新运动,不仅仅是改造旧企业的唯一道路,同时也是劳动竞赛走向经常化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向。要想很好地开展技术革新运动,钢绳厂的经验证明:必需加强党组织在工矿企业中的政治思想领导,运动才能深入而广泛地开展,并成为经常性的工作。现在钢绳厂的职工,正在党总支委员会领导下,结合讨论一九五四年的生产计划,继续开展技术革新运动,为走向全面的机械化、为更多地给国家制造钢绳而努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