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抓大”就是抓关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2-08
第2版(经济)
专栏:’96工业大视角⑤

  “抓大”就是抓关键
本报记者朱剑红
1995年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进步,是出台了一个有利于国有企业改革迅速推进的方针:抓大放小。
 多年来我们的改革道路,经历了从搞活国有企业,到着眼于搞活整个国有经济的发展升华之过程。我国国有企业众多,情况千差万别,要把所有国有企业一下子都搞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只能抓住重点,也就是抓好关键性的大企业。对搞活整个国有经济来说,这是一个战略性的选择。
 大企业不仅投资大、规模大,更重要是把握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脉。据统计,到1994年底,全国独立核算的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有1.37万家,占全部工业企业总数的3.5%,固定资产净值占55%,上缴利税占65%。
 从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道路来看,大企业在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据报载,1993年,全球500家最大的工业企业中,美国有159家,其销售额相当于本国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9%;日本有135家,销售额为本国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2%;德国有32家,销售额为本国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7%;英国有41家,销售额为其国内生产总值的31%;法国有26家,销售额为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5%……
 现代社会的经验告诉人们,大企业把握着国家经济的大局,其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国家经济的质量。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所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工业化的实现,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主要依靠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有了一批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就能有效地带动一大批中小型企业健康发展,对危困企业的调整余地也就大了。”
 就像搞活国有企业不等于搞活所有的企业一样,“抓大”也不等于毫无重点地抓所有的大企业。
 目前,国家经贸委选定了1000户企业,作为“抓大”的主要对象。在这1000户企业中,工业企业有878户,大体上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有300户,企业生产经营正常,经济实力强,经济效益好,平均资产负债率接近合理水平;第二类有400户,基本情况是生产经营正常,实力较强,效益较好,但资产负债率偏高;第三类有178户,这些企业目前困难较多,但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很重要,属于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的企业。
 国家有关部门针对这1000户企业的不同情况,提出了“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方针:对第一类企业要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壮大其实力,实行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对第二类企业则要加大技改力度,加强管理,多渠道增资减债,为其进入市场公平竞争创造条件;对困难较大的企业,要精心诊断,综合治理,采取必要的政策扶持。
 今年的工作重点是抓好第一类的300户企业,这300户企业从数量上看,虽然只占3.6万户全国预算内工业企业的0.8%,但利税总额占67.3%,销售收入占52.64%,资产总额占46.44%,可以说是“大”中之“大”。
 对政府而言,“抓大”要集中精力解决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对于大企业来说,“抓大”无疑是一个机遇,但这个机遇的意义并不在于更多的优惠与扶持,而在于为企业加大改革力度提供了更好的外部环境。企业所要解决的仍然是如何转换经营机制、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的问题。如此看来,怎么样继续推进现代企业的改革,从理顺产权关系入手,着力进行制度创新,逐步形成以规范的公司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目前“抓大”的着力点。
 在去年底召开的全国经贸工作会上,对今年如何抓好300户企业形成了几个共识:首先要认真作好企业“分离分流”工作,减轻企业社会负担;其次,要通过两条道路逐步解决企业的积累和发展问题,一条路是采取加速企业折旧、提高新产品开发费用和大修理基金等方法,逐步完善企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机制,另一条路是探索企业融资的渠道;最后,鼓励大型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加强产(生产)学(学校)研(研究院所)联合,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消化能力。
 企业改革已经历了十几个年头,今后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关键要在重点和难点上取得进一步突破。“抓大放小”就是下一步企业改革的重点工作,抓好优势大企业,对调整国有经济的战略性结构、解决整个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问题,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解决“放小”,则对搞活一方经济、稳定社会秩序,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