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蒙古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2-04
第11版(文学作品)
专栏:

  蒙古松
扎拉嘎胡
蒙古松,生长在蒙古高原的山地和沙海之中。它矗立于大兴安岭西麓及北部山地和呼伦贝尔草原的沙漠地带。蒙古松独选海拉尔以南地区,从西尼河开始,沿伊敏河、红花尔基、辉河上游,巴日图到哈拉哈河附近是一条天然的樟子松林带,长约一百五十公里,宽处二十公里,窄处一公里,多为纯林,少量与白桦混居。它的学名为樟子松,但蒙古人常常不叫樟子松而昵称蒙古松。因为蒙古人特喜爱樟子松。久而久之,几乎蒙古松的称谓替代了樟子松。
樟子松的原祖是欧洲赤松,随地理变化迁移到了蒙古高原。它是蒙古高原的独秀奇珍。在冰天雪地它那高耸坚挺躯干上丛丛浓密的绿叶,使人不由得感到蒙古松故乡正经历着难得的冬天里的夏天。在久旱不雨赤日炎炎的沙漠里,仅有的耐旱植物全都枯萎凋谢时刻,蒙古松却能天天推出轻云薄雾招来众多的鸟群和虫类。
五十年代初期一个夜晚,狂风暴雨劈雷闪电袭击海拉尔和海拉尔周围的山林原野。连续不断的闪电将海拉尔变得如同白昼,从草原深处滚过来的惊雷爆炸在海拉尔上空,使得海拉尔楼鸣窗叫。人们整夜没敢入睡。第二天清晨雨过天晴,人们到海拉尔西山观景,个个目瞪口呆:只见在众蒙古松林中间最高最粗的老母松被雷击倒分成两枝,横卧在沙地上。人们痛惜失去了日夜相伴的神圣景观。严冬过去,迎来第二年春季时,意外的奇迹出现了,被雷击倒的胸径近一米、躯干高达三十米的蒙古松,一分为二地重又耸立于大片蒙古松林里。在这奇妙无比的现实面前,人们的心灵震颤不已。蒙古牧民认为这是棵神树。
蒙古松是沙漠上的天才的王子,是所向无敌的英雄。它是乐观主义者,又像是苦行僧。它对无情的吞噬所有生物的沙漠极为鄙视,不断打退沙漠和风暴联合起来对它进行残酷的扫荡迫害,傲然屹立在茫茫的沙海上。春天它要全力投入保卫根须不致外露而遭风沙打击。夏天它要稳住根须周围的沙粒使其形成坚固的保护层,不使根须遭畜踏虫咬。秋天它要伸出坚挺枝桠和密集翠绿的健叶,抵御苦雨严霜袭击它变得脆弱的根须。冬天它收缩枝叶减轻对根须形成的重压,一致防范狂风大雪乘机来犯。尽管蒙古松时刻保护着自己的心脏——根须,但它还是顶不住外界日夜不停的进攻,加上沙漠的任性与不可靠性,它的根须终于赤条条地裸露在外边。看到此情此景,人们认定根须外露的这些蒙古松必死无疑了。然而,它不但不死,反而活得更加鲜活。一些蒙古松根须外露年深日久之后足有一人多高,就像捆绑在一起的银色立柱将粗壮的树冠送入了蓝天白云之中。每到夏季,这些根须外露的蒙古松个个葳蕤,棵棵艳丽。堪称蒙古高原一绝。
蒙古松的生命力最旺最持久,它的再生能力在世界众树林中也应列于榜首,至少算前几名。那是一年冬季,大兴安岭大火,满山大片樟子松毁于大火之中。人们突然丢掉了珍贵的蒙古松,感到分外悲哀,绝望之情油然而生。但这蒙古松令人吃惊的是那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劲头。多年过去后,在一场大火中烧尽蒙古松的那座山头上,重又生出了郁郁葱葱的蒙古松。站在蒙古松林中往下一望,满山次生林的辈分看得一清二楚:山顶最高处是昂然耸立的再生出来的蒙古松,山下是一片幼林。山顶山下高低分外清晰,就像匠人一刀刀刻下来的一般,顺山坡上周比下周均高出一截,从山顶到山下形成了极为壮观的梯形阵容。荒火烧尽蒙古松之后,山顶最先长出来的蒙古松到了成熟之年的深秋开始向山坡甩籽,第二年便长出一片茁壮的幼松。这片幼松成熟后它又向它脚下的山坡甩籽。一年又一年,蒙古松终于再次覆盖了曾经一度荒凉过的山峰。
蒙古松的惊人之举,逐渐被世人所了解。如今全国已有十六个省市自治区三百多个旗县引进它的种籽,使它从樟子松母树林基地——红花尔基走出去到外地安家落户,它的子孙现已活跃在全国不同的山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