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别样的情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2-09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实话实说

  别样的情怀
杨雪梅
现在的节多,过的花样也越来越多。国庆节,人们不仅仅去公园,而增加了郊游、赏菊、登长城;元旦呢,可去寒山寺听钟声,欣赏新年音乐会;时间长的节假日,还可去外地旅游。轮到春节了,人们又张罗着,有没有更好的过法,言外之意是以前的过法有点儿缺乏乐趣了。
现在的城市越来越商业化了。当你的某种需要初露端倪时,满足这种需要的机构已适时而生,而且这一市场会立刻饱和。几年工夫,各样的公司林立于市:负责搬家的,清洁卫生的,送花、送饭的,替人介绍对象、筹办婚礼的,帮着办护照的,护送小孩儿上下学的,以及无聊时可以陪你聊天的电话服务公司……有这么多事情可以找人来做,活着,真是容易多了。过去天天和过年一样的愿望现在几乎成为事实了,而人们却觉得有些不适应了。
其实这是一种错觉。过年的意义从来都不仅仅体现在物质消费中,只是因为有很长一阵儿人们只有在过年时才可以穿得更好、吃得更好一些,因而这两项标准成了一种简练而形象的象征。但这背后依然意味着过年是一种例外——平时不被允许的在过年时都可以被默许。孩子们再淘再闹、犯再大的错儿,在过年时可以被宽容;再不和的夫妻也没有理由过年时吵吵闹闹,所有的不满可以先藏一藏;人们可以暂时将工作、学习置之脑后,轻松地过几天;多喝点酒、说几句疯话醉话、通宵地玩……一年中只有这几天,很多的行为预先都被宽容了,中国人是不能缺这几天的。也许在这几天,呈现出来的美好的、真实的东西比平时多。
对于终年在外地奔波的人来讲,回家过年更是一种别样的情怀。父母在这个时候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求孩子们放下手中的一切赶回家来,两地分居的夫妻更无法拒绝来自对方的呼唤。千辛万苦、千山万水都不再是无法跨越的障碍。
子女知道父母老年惜子,知道一年中牵扯了他们太多的关注,而且自己疯长了一年或荒芜了一年的心园需要在家中得到修剪、灌溉、休养生息。照顾父母使他们心有所慰,被父母疼爱使自己情有所寄,这都是多少人奢望的乐趣。
真的,不需要有什么更新的过法,一家人平平安安地在一起听过了除夕的钟声,过去的一年便有了好结尾,新的一年也有了个好开头。过年就是这样的一种起承转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