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衢州建桥展新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2-12
第2版(经济)
专栏:

  衢州建桥展新容
王国庆
春节前夕,堪称“中华第一箱”的浙江衢州市中立交桥建成通车,使这座四省通衢的浙西古城又辟新的通道,为衢州经济腾飞插上新的翅膀。
衢州地处浙江、福建、安徽、江西交界处,历史上被称为“四省通衢、五路总头”。然而,衢州城区过去仅有2.5平方公里,“道不平、路难行”。近几年来,衢州大力发展城市建设,城区以南北向为主体向四面八方辐射拓展。市府所在地的城南新区,新兴起工业区、仓储区,成为衢州新的政治、经济中心。然而衢州城区布局由于受历史条件的影响,横贯东西的浙赣铁路把这座由北向南带状发展的城市一分为二,使衢州经济发展受到制约,人民交往受到阻隔。
修建一座连通南北之桥成为衢城人民的企盼。1994年6月,经铁道部、浙江省批准,投资5000多万元的衢州市中立交桥正式动工。它是一座连结320国道、三孔下穿铁路箱形立交桥,工程全长519.9米,穿越浙赣线衢州火车站12股铁道、二个站台和候车室。其桥洞身高、宽和顶进长度创国内同类立交桥之最。
心系立交桥,劲往一处使,成为市府和市民、铁路和地方政府、建设方和施工方的共识。在工程施工的19个月中,市领导30多次到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市电力局赶在第一期工程前接通了工程用电。邮电部门在一个星期内就把电话线架到了工地,开通了直拨电话。城市建设,拆迁历来是一大难题,然而,沿街1500多平方米居民房,没有一个“钉子”户。一位张姓老伯告诉笔者:“市里花那么多钱为老百姓办好事,咱拆几间房子算什么。”
桥要建,但列车不停运,又要保证安全,这样施工真是一大难题。然而,建设者们依靠科技,力克难关,使鱼和熊掌兼得。
以指挥长张伟、总工刘保生、工程师陈长献为首的技术攻关小组针对线路防护加固难题,经过反复论证,大胆提出了“线路加固由单股纵抬改连片横抬,分段锁定改整体锁定”的设想。又将这一设想分解为17个相关课题进行攻关,他们先后翻阅查找了300多万字的技术资料,经过近三个月的研究探讨,拿出了“线路横抬,股道锁定,箱顶滑行,中继顶进”的施工组织方案。这一方案,既代替了常规的钢便梁加固,又满足了线路运营状态下的箱体顶进。整个施工期间,所有股道正常运营,每天56对列车全部安全通过。
年轻的总工程师刘保生,是北方交大毕业的高材生,曾经为了浙赣复线施工,不及照顾家庭痛失过爱子。立交桥施工线路加固中,有个“D型钢便梁加固方案”,造价需300多万元,去工厂订做要一年时间,资金和工期都难以承受。他和同伴们以科学的论证,精密的计算,拿出了“工字钢连片横抬扣轨锁定方案”,得到建筑和设计单位首肯,仅此一项可节省建设资金200多万元。市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卢云丰,是位铁道兵出身的工程专家,整天泡在施工现场,虽然工地离家近在咫尺,但他经常忙得多日不回,以致要爱人和孩子到工地来看望他。
清清乌溪水,悠悠烂柯山。衢州,这座镶嵌在金衢盆地上的明珠,随着中立交桥的开通,将会更加璀璨夺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