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稳扎稳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2-15
第2版(经济)
专栏:

  稳扎稳打
本报记者赵相如袁亚平
事情先从建18层大楼说起。当浙江省萧山市在11年前决定要建一幢全市最高的大楼时,市里只能拿出300万元,缺口达2500万元,谁敢揽下这份差使?市领导决定由当时日子很好过的金属材料公司经理陈妙林来承担。陈妙林知道,这既是信任,也是一个重负。
开业那天,陈妙林已囊空如洗,竟无钱搞仪式。他灵机一动,借助撤县设市的仪式,在一片喜庆之中开张营业。这一天,他一辈子都忘不了:1987年12月31日。萧山宾馆第二年就创利180多万元,成为全市的盈利大户。萧山宾馆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三星级旅游涉外饭店,后又荣获浙江省“十佳饭店”称号。
不久,他了解到钱塘江边上有家宾馆,开业5年,年年亏损。他想:亏损的原因还是管理不善,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输出管理呢?他建议对方把全部资产投入作股,由萧山宾馆进行投资改造,并全权管理,盈利分红。当时有人反对:钱塘江边上是一片荒地,要改造还真难呐!陈妙林说:钱塘江自然景色美,离西湖风景区不远,荒地上建了楼,同时植草、开河、造假山,就成了一块美好的乐园,自然风光和人造景色结合起来,就可以变消极为积极了。
于是,陈妙林派出了精兵强将,投资700万元,经过7个月改造,取名为“杭州之江度假村”。这里,小桥流水,曲径回廊,荷塘鱼池,垂柳依依,成为浙江省首家集旅游、膳食、娱乐于一体的度假型饭店。一开张,果然吸引了杭州、上海、北京等地的游客。夏季的客房利用率高达100%。当年实现利润40多万元,以后年年成倍增加,3年后收回全部投资。
1994年以来,一批中高档饭店在萧山相继兴建和开张。如何使自己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保持萧山宾馆旺盛的发展势头?陈妙林以萧山宾馆资产作“抵押”,凭自身丰厚的盈利率、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乐观的发展前景,走股份制经营之路。通过改组股份制,萧山宾馆整体实力大增,实现了与国内外大企业联盟,成立了以萧山宾馆为龙头的,旅、工、贸为一体的浙江开元旅业集团公司。
陈妙林说:“有了规模,有了实力,萧山宾馆还要有更高的追求,关键在于提高服务档次。”总经理和几位副总经理都到杭州大学旅游学院进修过。去年春秋,分别请了杭州大学哲学系教授和文艺评论家给员工们上哲学课和文学课。杭州之江度假村还成立了读书会,举办了文学艺术与写作讲座,开展了棋类比赛、摄影大奖赛……
“情感服务”、“限时服务”、“个性服务”、“跟踪服务”、“超前服务”……种种服务新概念在萧山宾馆得以推广。高质量的服务和文明雅致的氛围,使萧山宾馆成了当地市民的骄傲,也成了同行的佼佼者。1995年,仅萧山宾馆就实现利税2300多万元,在全省宾馆饭店行业名列前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