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万盏花灯照榕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2-17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万盏花灯照榕城
本报记者江宝章
上了岁数的福州人对老福州会有各自的怀念:除夕的社火,元宵的灯市,清明节门柱上插柳并悬荠,端午节万人空巷观龙舟,七月七邻里分豆结缘,九月九老少相携放风筝,及至腊月十五后,家家户户忙“扫尘”,争把新桃换旧符,又是一年春光好了。
许许多多的故事连同往日的岁月,深深埋入老人们脸上的沟沟坎坎中,而正月闹花灯的习俗却依然流传至今。
满肚子福州掌故的老人们会对你半是炫耀、半是怀旧地娓娓叙说福州花灯的来历。说是从唐朝玄宗年间起,福州就有灯会啦。每逢过年,老百姓家家户户门前都挂起大灯,至正月十五达到顶点。几步一立表,十家一彩棚,品种也是花鸟鱼龙、人物果树,无所不有,大如山水,小可盈握。从正月初一起,每天,老百姓扶老携幼、摩肩接踵,沿街观灯。果然是“灯城闹市不夜天,人山人海争看灯”。
千百年来,福州百姓赏灯、闹灯,乐此不疲,哪怕经历十年浩劫,也无法扼杀人们对它的喜爱。人们在灯里寄寓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在灯中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除夕前后,福州大街小巷,便可看到一些手提花灯走家串户的人们。你看,那些手提“观音送子灯”的,一定是新嫁娘的父母,希望女儿、女婿早生贵子;而那些提着“状元骑马灯”的老人,则一定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要送给孙子的,希望他们长大有出息,能够光耀门楣;八角宫灯,透出一派喜气;大红吉灯,象征吉祥如意;鳌鱼出海灯,庆天下太平;还有西瓜灯、桔子灯、菠萝灯以及猪、羊、牛、马灯等等,则寄托着希望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美好愿望。
如今40岁左右的福州人都知道“后街买卖灯”这句民间熟语,说的就是福州花灯制作、买卖的集散地南后街。南后街的历史与福州花灯的历史一样悠久。传说当年这条不足400米的街道两旁,制作花灯的店铺比邻而立,就在今天,也仍有十多家继承着祖先的衣钵。能工巧匠,代不乏人,后生小子,耳濡目染,无师自通,是南后街人都会扎花灯。临近年关,南后街车水马龙,买灯观灯者常挤得水泄不通,成为福州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制灯者林银标店前,前来买灯的人络绎不绝。
现代文明无情地冲击着传统习俗,然而福州人依然对花灯情有独钟。这也许是因为,在声光电能乱人耳目的今天,那一圈红红的烛光,有一种无法替代的宁静和温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