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品味年文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2-17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品味年文化
本报记者武卫政
年末岁尾,各种传媒以丰富多彩的报道和节目告诉我们:春节来了!大街上的行人满脸喜气,商店里的年货琳琅满目,“过年回家吗?”朋友的问候一遍遍萦绕在耳边……弥漫在大街小巷中的“年味”驱散冬日的寒风,浓得化不开了。
节前一个多月,北京市就在紧锣密鼓地筹备“1996新春系列文化活动”,其内容从“百款春联送祝福”到“百座饭店迎家宴”,不一而足。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社会各界在送温暖,搞联谊;成千上万的游子纷纷踏上回乡探亲的归途……
无须一声号令,能调动各行各业、五湖四海人情绪的,显然是与往常大不一样的“年味”。
天天在“过年”这年怎么过
这几年,富起来的中国人爱说一句话“天天过年”。意思是大家在平常日子里充分享受到了从前只有过年才能享受到的东西,吃、喝、玩、乐,样样俱全。这虽然是个比喻的说法,却给人们出了一道难题:既然天天在“过年”,那一年一度的春节又该怎么过?
“越是平时就像过节一样,大家的需求越要趋向多元,层次越要提高。”谈到如今不少人过年的心态,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说,“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引导大家去感受传统年节文化的意味。”
其实,谁也没有真的把随便哪一天当成过年。尽管许多人对春节的历史和发展不作深解,平时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有些方面或许享受得比过年时还要多,大家仍然觉得过年的意味只有在每年那一段特定的时间里才能切实呈现出来。
首先是到了农历的腊月,辞旧迎新的感觉才日益强烈,对春节的一片深情由此一直延续到正月。这时候,一切活动无不带上过年的色彩:去商场买的物品是年货;打电话、访亲友是拜年;吃的是团圆饭;电视里播放的是春节文艺节目。春节放假3天,其他任何节日均难享此殊荣;即使是不小心摔了什么东西,也是吉利事儿——岁岁(碎碎)平安……
从偏远的乡村到繁华的都市,也只有到了春节,老百姓才变着法子把积蓄了一年的热情淋漓尽致地释放出来,寄托对来年风调雨顺、万事如意的希望。北京师范大学民间文化研究所教授刘铁梁认为,春节的民俗活动是一种仪式,如打扫卫生、贴春联、吃年夜饭、守岁、点夜灯、挂彩笼、挂年画、拜大年、给压岁钱、耍龙舞狮、观灯看戏等等,人们就是通过种种仪式表明对年与年之间过渡的重视。
时代的发展会给春节增添新的色彩。这几年,寄贺年卡、电话拜年、举家外出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直播、观光旅游、压岁书代替压岁钱、送礼送鲜花等等成为春节新时尚。但时尚是变化了的民俗,依托的还是浓重的民族文化背景。
人逢好年景过年“过”什么
我国的年节文化体系,与服务于农事的历法、节气和时令密不可分。处于立春前后的春节,是这一年向下一年过渡的中间点,经过几千年的传统农业社会,人们在时间观上感受到这一中间点是最重要的。
与我国各种类型的300多个节日相比,从古至今,春节的文化事项表现得最为丰富,活动最为隆重,社会各阶层人士在情感上对它最为重视。
庆祝个人的节日(比如生日、婚礼等),仅限于亲朋好友这个小圈子。而春节是华人世界普天同庆,带有狂欢性的节日。节日期间,亿万人在做着同样的一些事情,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到正月十五的闹元宵,持续时间之长,参与人群之众,无可比拟。这种种活动给人们提供了相互交往的大好机会。
“从古自今,强化人际关系始终是过年的核心。”钟敬文先生特别提到,“围绕春节这一节日的文化群,有饮食、娱乐、宗教、信仰、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内容。人们一年里忙忙碌碌,需要有个时间家人团聚,邻里往来,亲朋好友互致问候,行业之间进行团拜,使过去淡化的感情再浓重起来。唐人街离我们那么远,春节这一共同的文化一下就把我们联系起来了。就现在来讲,春节能体现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也在加强中华民族的整体凝聚力。”
《红楼梦》里的贾府过春节,极尽铺张奢华之能事,无非是炫耀他们显赫的贵族地位;《白毛女》中的杨白劳,家境那样艰难,也要弄二斤面粉包顿饺子,“扯上二尺红头绳,给我喜儿扎起来”,“欢欢喜喜过个年”,这是要实现他们做人的最起码的需求。
“在春节的种种庆典活动中,每个人不是这方面得到满足,就是那方面得到满足。归根到底是精神上获得一次解放。”多年致力于民俗研究的刘铁梁指出,春节的特殊气氛是大家共同创造的,反过来又能极大地满足人们的某种心理需求,好比在人生旅途中加满“油”,以新的精神状态向下一目标冲击。
敬天时、尊地利、促人和——春节这一民族盛事,是中华文明的集中表现。过春节,实际上是以现代手段品味古老的文化。
时下,如何把年过得有滋有味、不落俗套?钟敬文先生说得好:“每个人特别是青年人,应该了解春节的历史和发展过程,懂得一个中国人同他的祖国和传统文化有怎样的关系。”(附图片)
左上图:民间社火“烧”起来。张悦摄
上图:今年北京春来早,猎月里放风筝多惬意。本报记者杨文道摄本报记者张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