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看到了国家的前途和希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2-23
第2版(专页)
专栏:

  看到了国家的前途和希望
台盟中央主席蔡子民
去年11月,我们到苏南、浦东考察,看到当地的发展变化,感触很深。在苏南,我们看到苏南乡镇企业发展很快,各种形式的开发区取得很大进展,一批新兴城镇迅速崛起,环境整洁优美,农村二三层楼房星罗棋布,充满朝气。上海高架桥遍布全市,高楼林立,旧貌换新颜,热气腾腾。从苏南和上海,我们看到了整个国家的前途和希望。
就这次考察,在这里谈两点意见。
苏南的轻纺行业优势大,竞争力强,常熟招商城、张家港妙桥羊毛衫市场、吴江东方丝绸市场,每天万商云集,闻名于世。但也听到近来我国的丝绸在国际上销售有所下降。由此,我们担忧:今天的优势不等于明天的优势。福建石狮的服装市场从繁荣走向萧条就是教训。我们认为,苏南、浙江的轻纺行业应该有潜在的危机感,认真研究如何提高轻纺织品的质量,深加工,提高档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持优势,使苏南的一些支柱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爆发力强,而且后劲足。
近来,新闻媒体对张家港市和浦东的宣传报道很多。通过这次考察,我们体会到“苏南模式”、“张家港精神”、上海二毛公司、宝钢经验确实值得其他地区和单位学习、借鉴。我们认为苏南的成绩之所以取得,首先应看到这里占有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展商品经济的条件,同时是苏南的干部和群众,坚持改革开放,抓住机遇,发挥自身优势,艰苦奋斗的结果。上海“二毛经验”、“宝钢经验”,其根本点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充分运用“能进能出”的市场经济规律,即原料有来路,产品有销路;所需人才能进,多余人才能分流,如果这样,国有企业是可以搞好的。建议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进一步全面总结他们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因地制宜,抓住机遇,狠抓“二手”,即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并使两者相互促进,注意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协调发展等经验,并积极加以推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