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美岭之路——福建永春县美岭村党总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2-24
第1版(要闻)
专栏:

  美岭之路
——福建永春县美岭村党总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纪实
福建日报记者本报记者
美岭,位于闽南海拔800多米高的万山丛中。全村83户人家,435口人,是永春县僻远的山村之一。
美岭,原是一个极其贫穷的小山村,至1980年,人均收入仅70元。
然而,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美岭却奇迹般地迅速崛起,实现了脱贫致富。1994年全村产值达到8500万元,财政收入16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5000元。
美岭,已成了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于八闽大地。人们称颂:美岭由穷变富,一靠党的好政策,二靠有个好支部。
在党的富民政策召唤下,美岭村党组织带领群众走活了“三步棋”
美岭群山环抱,绿水长流,森林资源和水利资源十分丰富,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经济发展缓慢。
千百年来,美岭人一直靠竹片松枝照明,修电站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愿望。村党支部(现已为党总支)发动群众投工投劳,用了近半年时间,终于在1985年建成一座40千瓦的水电站,美岭人第一次用上了电灯。此后,村里又相继建成两座水电站,使全村水电总装机容量达到800千瓦,年发电量达到500多万千瓦时,除了满足本村外,还有剩余电力对外供应。仅这一项,村里每年增加收入150万元。
电站的建成,点燃了美岭人致富的希望之光。面对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美岭人渴望修一条大路通向山外。为此他们苦战1100多个日夜,修成一条26公里长的林区公路,结束了村民们世代肩挑手提、徒步跋涉的时代。
美岭村党支部一班人认为,只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才能引导群众走向共同富裕。他们提出“要发展,办工厂”的设想,并立即组织人员到邻近县市考察,寻求发展的突破口。在漳平考察时,他们发现生产胶合板资金投入少,原料可就近供应,于是决定创办胶合板厂。一年后,该厂创产值200万元,获利润30万元。
1991年,他们敏锐地发现永春的柑桔、晋江的陶瓷产品市场看好,需要大量的包装箱,于是又投资150万元创办纸箱厂,当年即实现产值400万元。1992年4月,又对胶合板厂进行技改,年产值扩大到1000万元。同年5月投资45万元创办“精制茶厂”,年加工茶500多担。
仅仅两年,“要发展,办工厂”的设想取得成功,1992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200万元,比1991年翻了一番多。
美岭党支部一班人并不满足。1992年下半年他们通过市场调查,看到闽南地区水泥需求量极大,而美岭距漳平市石灰石产地才20公里,就把目光瞄准办水泥厂。
办这么大的工厂,一时找不到一块开阔地,怎么办?党支部书记苏新添大胆提出把工厂建到村外去的设想,得到大伙的一致赞同。1992年底,在距一都镇4公里的交通要道边买下了70亩地,开始风风火火干了起来。
1993年12月26日,这个闽南最大的水泥厂一次点火成功。不出两个月时间,产品就占领了周边市场,当年实现税利1000多万元,大大增强了美岭村的经济实力。
就这样,美岭村党支部在短短的几年间,带领群众走活了“要脱贫,灯光明”、“要致富,先修路”和“要发展,办工厂”三步棋,使昔日贫穷落后的美岭村一跃成为永春县的首富村,福建省的明星村。
美岭村党总支在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坚持“两手抓”,注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几年来,村里投资250多万元兴建了村部综合楼、学校教学楼等;开办了村俱乐部,设有电视室、文化室、阅览室,并安装闭路电视,新建灯光球场,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全村实行学龄儿童免费上学,农民免费就医,60岁以上老人每月发放80元养老金,山区老人老有所养变为现实,每年村里还捐资公益事业50多万元。
艰苦创业的历程,磨练了美岭人,造就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党员队伍
美岭村人忘不了,在美岭的创业史上每个关键时期和关键岗位,党员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1991年,为了筹集电站建设资金,党员带头掏钱掏物,有的甚至把女儿出嫁的聘金也拿了出来。山路汽车走不了,党员领着大伙,用肩扛、用手提,硬是把十几吨重的水电设备拉进了十多公里远的深山中。
在修筑公路时,党员们自发组织了筑路突击队,把采石、填方、打炮等最艰苦、最危险的任务承担下来,吃住在工地上。
1993年,美岭建设水泥厂,担任工程总指挥的苏绵延,在300多个日日夜夜中,成天泡在工地上,顾不上回家,有事都是请村委会的同志代为处理。
村党总支委员苏清泉是个30刚出头的年轻人,全权负责设备订购、运输和安装工作。从1993年2月起,他连续10个多月走南闯北,风餐露宿。身体消瘦了,皮肤晒黑了,没有出过一点差错,而且省吃俭用,为工厂节约开支近百万元。
去年除夕,水泥厂电线线路出了故障,担任技术科长的党员苏连进、苏胜利得知后,二话没说,马上翻山越岭到邻县安溪仙荣火电厂请技术员,回厂时已是凌晨2点多,等到线路调整完毕天已大亮,他俩又忙着把客人送回安溪。
创业的头3年,为了积累建设资金,党员带头不拿村里的一分补贴。
现在,美岭村的党员个个都是村办企业的骨干和生产经营的行家能手。
在艰苦创业的历程中,美岭村党员队伍不断壮大,由1986年的3名党员发展到28名。
经济发展了,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了,如何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这是美岭村党组织时时注意的问题。
党总支坚持定期过组织生活,组织党员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开展“讲党性、作奉献”的讨论,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增强党性修养,提高自身政治和业务素质,有较强的防腐拒变能力。党员拒贿被传为佳话。1993年购置水泥厂设备,价值达1200万元,回扣费60万元,党员都悉数交公。
党风正,民风好。美岭村已连续十余年没有发生过违法乱纪的刑事案件,连小偷小摸、赌博、宗族纠纷、打架斗殴等治安案件也销声匿迹,村民们文明守法蔚然成风。
说起村党总支书记苏新添,村民无不赞誉他是开拓务实、敢想敢干的“领头雁”
谈起美岭的发展历程,村民无不夸奖他们的带头人——村党总支书记苏新添。
这位憨厚朴实的汉子,50开外,初次见面,你很难想象他就是名扬八闽的优秀农民企业家、省劳动模范、省优秀党支部书记、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
苏新添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但他从小生就一副吃苦耐劳、不甘贫穷、率直顽强的秉性。当他只有十几岁的时候,便走出深山到外面打工。80年代以后,苏新添毅然放弃了在外面赚大钱的机会,回到了生他养他的美岭村,与村里的乡亲们一起为改变美岭的贫穷落后面貌而拚搏。
1986年是苏新添终生难忘的一年,这年的7月1日,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年,苏新添一转正,就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他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他决心不辜负党组织的信任和全村人民的重托。
苏新添对事业着了迷。他在未入党前就毫不犹豫地把自己几十年在外打工攒下的2.3万元积蓄一分不留地捐了出来,与村民们一道开始艰难创业。
特别令人难忘的是,1993年创建水泥厂期间,他夜以继日地工作在工地上,无论外出办事多晚,都要赶回工地。由于过度疲劳,他两次昏倒在工地上。为了村里的事业,他已连续15个春节没有和家人团圆了。
苏新添常说:“当基层干部必须廉洁奉公,才能取信于民。”他外出办事,不住高级饭店,吃方便面是常事。几年来,他拒贿数十万元,带出了一个廉洁奉公、团结奉献的村总支一班人,也带出了全村的淳正民风。
美岭之路,是一条艰苦创业之路,是勇于开拓之路,是求真务实之路,是农村党组织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成功之路!(附图片)
压题照片:美岭村一角吴宝亚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