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发展气象科技服务经济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2-04
第10版(科技园地)
专栏:

  发展气象科技服务经济建设
温克刚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在各类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占百分之七十以上,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平均约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五。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和关怀下,经过广大气象工作者的艰苦努力,我国气象事业获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基本建成了由大气探测、气象通信、天气预报警报、资料加工和气象业务服务系统组成的适合我国特点,门类齐全,布局合理,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气象业务技术体系,形成了一个以国家气象中心为枢纽,联接七大区域气象中心和三十个省级气象台,并由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通信和转报系统。同时我国还参加了全球国际气象情报交换网,成为世界天气监视网的重要成员。随着风云一号极轨气象试验卫星的发射成功,我国天气预报已从传统的天气图和经验分析为主的方式向客观化、定量化转变。一九九四年六月,我国国家气象中心中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正式投入运行,使我国跻身于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制作中期数值预报产品的国家。
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气象业务系统为依托,气象服务工作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初步建成了由天气预报警报、气候分析应用、气象科技辐射、农业气象和人工影响天气等各种服务手段组成的气象服务系统,取得了显著效益。据在全国普查统计分析得到的阶段性成果表明,气象服务为国民经济各部门防灾减灾、趋利避害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已达到为气象事业投资的四十倍,经济发达地区近一百倍。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我国国民经济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并在“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两个基本战略决策的推动下快速发展,对气象科技服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需求。
气象部门首先应高质量、高效益地坚持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中国气象局将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抓好现代化大型骨干工程即生命线工程的建设。建设由气象卫星、天气雷达以及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地面、高空、专业气象和特种观测组成的气象综合探测系统,发展以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为主体的全国天气雷达监测网,完成大气监测自动化系统、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等骨干工程的建设。
全面提高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千方百计地做好各项气象服务,也是气象部门的任务之一。要进一步做好重大灾害性、关键性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服务,在防灾减灾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提高对气象灾害预报的准确性。要始终坚持以服务农业为重点,紧密结合发展当地“两高一优”农业,做好农业气候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农业生产布局、区域性农业发展以及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测和防御对策的系列化服务工作。要增强气候资源、气候与环境意识,大力提高为国家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作贡献的能力。要加强对云水资源的勘察、保护、开发、利用和管理工作,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水平、作业能力和作业效果。
全面实施“科教兴气象”战略,加速气象科技进步是当务之急。当前,要组织好国家、地方和部门“九五”气象科技攻关项目的实施。要深化气象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科研与业务、经济相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运行机制。抓好短期气候预测、中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技术、新一代大气探测技术与装备,以及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和防御技术等重要科研项目的研究。有重点、有步骤地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开放实验室和试验基地,加强气象科学基础业务研究和建设,加强灾害性天气成因、气候演变的物理过程和规律、改善大气环境等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保障气象科技稳步快速发展。(作者为中国气象局局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