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文化轻骑到农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2-25
第1版(要闻)
专栏:特写

  文化轻骑到农家
黄翊明罗石平
正月初三,宁夏永宁县胜利乡五渠村鼓乐喧天,农民们搭起戏台,请来银川市北门秦腔剧团,敲响了开锣戏。
银川市北门秦腔剧团是一个民办剧团,类似草原上的“乌兰牧骑”,他们常年活跃在爱好秦腔的宁夏、甘肃、内蒙古一带城乡,活跃了农村的文化生活。
剧团创办者赵万银是靠承包建筑工程致富的农民。手头有了钱,用来干啥?赵万银看到农村文化生活单调,而许多农民、特别是年龄大一些的农民爱听秦腔,便萌生了创办秦腔剧团的念头。1992年7月1日,仅有20多人的银川市北门秦腔剧团诞生了,并于当天在银川市举行了义演。
剧团经常下乡演出,由于票价低,每月亏损2000至3000元。赵万银也曾想解散剧团,可“风声”一传出,就有许多老人来做他的工作:“万银,如果剧团散了,没有戏看,我们心慌。希望千万不能散了剧团。”赵万银想,乡亲们喜欢剧团,我赔钱也得干下去。3年下来,剧团到城乡演出2000多场,观众达20多万人次,赵万银总共补贴了10万元。
谈到今后的打算,赵万银说:“人民喜爱秦腔,有观众就有市场。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剧团的前景光明,我一定要把它办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