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施教岂只在学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2-25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五洲茶亭

  施教岂只在学校
王南
日本民族崇尚知识、重视教育,这几乎是举世公认的。不少国人就曾被一桩尘封多年的往事所深深震撼。1945年深秋,在北平西直门外的一片树林里,集中着一批等候遣返回国的日本侨民。战败国的现实和国民心境,使他们更觉瑟瑟秋风的寒意。但他们很快就把自己的孩子组织起来,从侨民中选出志愿者当老师,办起了特殊的“学校”。草地上端坐着十来个日本孩子,朗读着老师手里的一张张纸片“啊、依、喔……”不远处是一群年龄稍大的孩子,正在上数学课,使用的“黑板”竟是块挂在树杈上的旧木板。
半个世纪后,日本能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首功当推发达和完善的教育。现今日本实行9年制强制性教育,所有6—15岁的儿童必须接受小学到初中的教育;有95%左右的初中毕业生升读高中;其中35%左右的学生高中毕业后又将继续接受高等教育。发达的经济和雄厚的财力,使日本教育部门有条件为学生们提供一流的教学设施和手段。今天日本的学校实在让人称羡。
毋庸置疑,学校是对学生施教的重要场所。但日本有关部门并没有忽略校外对学生施教的作用和影响。日本教育基本法规定,中央及地方政府应设置图书馆、博物馆和城市大会堂等场所。这些场所是日本学生经常光顾的地方。此外,像日本国会、东京证券交易所、法纳克机器人工厂和读卖新闻社等重要政治、经济、科技和舆论部门,也接待前去参观的包括学生在内的普通日本国民。
上述部门大都有相对固定的接待人员和比较规范的接待程序,设有专门的参观路线,配有专门的音像室和阅览室,还印制了大量图文并茂的介绍材料。那些接待人员也多是些在各行各业中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专长的人,既能比较详尽地介绍有关内容,又能回答相关的提问,从他们身上可以学到一些学校教师可能不甚熟悉的知识。不少日本学生在那聆听讲解、抄写笔记和拍摄照片时,就如同在课堂上那样认真。
增长知识与消闲游玩相结合,寓教于乐,是校外施教的另一重要形式。日本各地的名胜古迹,经常会迎来成群结队的学生。笔者曾在日本历史名城京都的一处旅游景点,与一群身着校服的日本学生不期而遇。交谈中发现,她们来自外地的一所中学,到此游览观光是校方安排的一项校外教学内容。许多日本朋友也告诉我们,他们从小学到大学的各个学习阶段,都曾有过类似的经历。
得自学校之外的见识,不仅有助于巩固学生们在学校里已学习和掌握的书本内容,还有助于他们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才干,使他们获益匪浅,受益终身。有的学生甚至可以因此作出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
施教于学校内外,使其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这种“全方位”的教育是日本民族和日本社会高度重视教育的反映,它为提高日本国民的素质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国在教育方面的优点和长处,应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