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喜看高雅艺术升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2-26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征文

  喜看高雅艺术升温
戴伯
近来,曾经火爆了相当一段时间的港、台流行歌曲以及其他一些通俗艺术似乎已不再那么热闹走俏,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高雅艺术却呈现出一派蓬勃的生机。在北京,被称为国内严肃音乐最高殿堂的北京音乐厅去年举办了高水平的交响乐、室内乐及合唱独唱音乐会几十场,听众踊跃,以至有些音乐会不得不一再加演。一年一度在这里举行的新年音乐会已成为国内外瞩目的乐坛盛事,而最近由国际著名指挥家彼特·古特率维也纳节日乐团来京演奏施特劳斯家族音乐会更将这股交响乐热推向高潮;在上海,每周一次的人民广场露天交响音乐会吸引着大批市民和海内外旅游者,成为改革开放中上海的一大新景观;在天津,去年岁末举办的京昆艺术节佳作连台,倾倒了京津地区的戏迷,而戏迷中一批来自高等学府的“新生力量”特别惹人注目;近日,辽宁歌剧院以清代乾隆年间流落俄罗斯的土尔扈特部族东归为题材的民族歌剧《苍原》在首都舞台上大放异彩;与此同时,在近日的“文化下乡”活动中,中央乐团、中国电影乐团等文艺团体把交响乐和合唱艺术等高雅音乐推广到京郊农村,形成一个新热点……高雅艺术舞台上可谓精彩纷呈,令人感受到我国的高雅艺术正在迎来一个新的春天。
但是,这个春天的到来并非是一帆风顺的。人们还应当记得,前几年,在商品经济大潮与低俗艺术双重冲击下,我国的高雅艺术曾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徘徊不前甚至陷入危机。面临着人才流失、观众流失、缺乏资金的空前困境,一批执著于事业的艺术工作者毫不动摇,兢兢业业坚守着岗位;众多有识之士为振兴高雅艺术大声疾呼、出谋划策;一些注重社会效益的企业也慷慨出资,为挽救高雅艺术伸出了友谊之手;更重要的是党和政府及时制定了文艺体制改革的措施,优先扶植和支持高雅艺术的发展,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更是大力倡导、身体力行。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终于使高雅艺术走出了低谷,开始闯出一条在新形势下振兴发展的新路。
近一时期高雅艺术的升温,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的社会条件下出现的。我国人民在物质生活水平和科学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对自身的文化品位和艺术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资料表明,高雅艺术的欣赏群体,已经由原来比较狭窄的范围向着深广得多的社会层面扩展,而高雅艺术演出的实践也证明,广大观众听众的艺术鉴赏力在近年来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就是说,以交响音乐、芭蕾舞、歌剧和我国京昆艺术为代表的高雅艺术,已不再是过去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而在神州大地觅到了亿万知音。我们中华民族,不仅有能力振兴以京昆艺术为代表的古老民族艺术之花,也有广阔的胸襟消化、吸收交响音乐、芭蕾舞、外国歌剧等其他民族艺术的精华,使之在中华大地上展现风采。改革开放的中国,正是一切高雅艺术得以茁壮发展的肥沃土壤。
诚然,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作为不同的艺术类型,并没有优劣、高下之分,也不存在绝对的界限。但是二者之间在艺术的特征及表现形态上确实存在着差异。应当说,通俗艺术在现代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的条件下,对社会生活具有更直接、更迅捷的参与能力,而高雅艺术相对来说表现的内容比较凝重、抽象、含蓄(当然不是全部如此),但我们应当认识到高雅艺术是人类长期艺术活动的结晶,是历史的宝贵遗产,一个注重文化,富于远见的民族,绝对不会拒绝高雅艺术。而高雅艺术在我国的发展也说明,在这些古老的艺术形态之中,完全可以注入时代精神与爱国主义内容,而且由于其本身具有的巨大艺术魅力,可以对观赏者起到鼓舞精神和陶冶情操的作用。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在党中央关于“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精神指导下,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一定能够共同繁荣,共同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迎来百花争艳的艺术春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