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了不起的“软着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2-06
第1版(要闻)
专栏:

  了不起的“软着陆”
本报评论员
“中国经济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一些中外人士这样评价我国宏观调控的成果。所谓“软着陆”,是一个形象的说法,指的是我们既抑制了通货膨胀,又保持了经济的较快增长,避免了经济的大起大落,如同降落的飞机不是从空中一头扎向地面而是平稳地落地。
中国经济确实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其最显著的标志就是“一高一低”,即物价水平较低、经济增长速度较高。今年全国零售物价涨幅预计回落到6.5%左右,比上年涨幅降低8个多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预计比上年增长10%左右。经过三年多的宏观调控,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趋于平衡,宏观经济环境进一步改善,整个经济进入适度快速和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
“一高一低”,来之不易。回想开始这次宏观调控的1993年,我们当时面临着投资增长过快,金融秩序混乱,货币过量发行,物价涨幅过高等突出问题。当年零售物价涨幅达13%,1994年高达21.7%。仅仅几年时间,这些问题不但得到解决,而且经济仍然保持了较快增长。从世界经济史上看,在不太长的时间里,把物价涨幅大幅度降下来已是不易,更难的是物价既要降,经济又要增。这样成功的先例并不多见。大幅度降低物价,往往带来经济过快下滑、失业大量增加,造成大起大落,有的甚至形成物价下不来,经济上不去的滞胀局面。我们不但降了物价,又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避免了大起大落,把种种负作用减少到了最低限度。这说明我们的宏观调控是非常成功的,“一高一低”是了不起的成就,人们评价中国经济实现了“软着陆”是恰如其分的。
“软着陆”,要有硬功夫。飞机平稳着陆,要靠驾驶员娴熟的驾驶技术,中国经济的“软着陆”,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驾驭宏观经济全局的科学决策能力和高超的领导艺术。党中央、国务院面对当年国民经济中的突出矛盾,高瞻远瞩,果断决策,及时出台了一系列以抑制通货膨胀为目标的宏观调控措施,坚持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三年来,关键抓了这样三条:一是下大力气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根本原因都在于固定资产投资膨胀,超过了国力,导致多发票子,带动物价上涨。199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1.8%,今年预计增长2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控制住了,货币发行也就控制住了,控制物价就有了可靠的基础。二是加强农业,把粮食生产搞上去。前年和今年两次提高粮食定购价格,大大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去年粮食增产400亿斤,今年又增产270多亿斤。粮食价格稳定了,就稳住了占居民消费50%左右的食品价格,对稳定价格总水平起了重要作用。三是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在需求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生产不断增长,供给明显改善。目前,农副产品供应充裕,95%以上的工业消费品供求基本平衡或供大于求,市场繁荣兴旺。与以往相比,这次宏观调控有不少新的特点,创造了新的经验。比如,调控手段更加丰富,采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多种手段,以经济手段为主,相互配合。调控力度把握更加得当,调节灵活,坚持适度从紧,紧中有松,稳中求进。坚持改革开放,注重治本,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财税、金融、外汇、物价、企业等项重大改革在宏观调控中相继出台。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宏观调控决策正确,措施稳妥。这说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逐步在深化,领导和驾驭经济工作的水平提高了。只要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统一思想,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解决各种问题,不断前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总的宏观经济政策应当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和必要的灵活性。总的原则是,稳中求进。这是实事求是的方针。我们既要看到好的形势,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虽然实现了“软着陆”,通货膨胀的压力仍然存在,经济增长的质量还比较差,农业的基础脆弱,国有企业困难,基本建设战线太长,稍不注意,宏观经济环境就会出现新的问题。我们不能盲目乐观,不能急着大干快上,要把握大局,珍惜和巩固宏观调控的成果,继续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继续抑制通货膨胀,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同时,把宏观调控与微观搞活更好地结合起来,积极促进经济适度快速增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