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2-27
第9版(理论)
专栏: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啜文
按照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所作出的重大部署,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是我国今后15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我国农业从总体上看还是一项弱质产业,因而转变增长方式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
第一,农业的市场化构造程度低,严重影响农产品商品率和农业投入回报率的提高。这是目前影响我国农业实现集约化经营的突出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农民从事市场经济的组织化程度太低。在过去人民公社化的行政性生产组织被打破以后,各地农村普遍实行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在这种单家独户的小生产格局下,农户因受到信息、技术、销售等方面的制约,一般很难顺利走进市场,从而农产品也就无法从产品转化成为商品。因此,在全国实行以经济关系为基础的新型农业生产组织形态未形成之前,应采用一些过渡性的形式,把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进行规模化的商品生产。当然,具体到一个地方,究竟采用哪些组织形式,主要应由当地的资源分布、生产特点、农业区划、生产力水平、科技水平、市场化水平、农民素质等多种因素而定。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可以打破旧的社区界限,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但不管建立何种联合体,作为政府切忌用行政命令的办法去推进,也切忌以经济人的身份去包办,而应该通过宣传引导、扶持典型、排忧解难、规范管理等工作去积极推进。
第二,农业长期处于初级原料供应状态,加工程度和工业化程度低,极大地制约了整个农业价格水平的提高。实现农业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一个总的趋势是,农业生产要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的方向转变。同发达国家的农业相比,我国农业的工业化水平非常低,农业基本以提供初级产品为主。因此在现阶段,只有大幅度加大农产品的深加工成份和提高农业生产的工业化水平,才能相应提高整个农业的价格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才能提高农业投入的增长质量,使农业生产尽快地向高效益方向转变。实现农业工业化,目前靠工业反哺农业,从全国整体来看是不现实的,可行的办法是,改善农业投资结构,侧重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为农业服务的工业。从实践来看,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加快县域经济中涉农工业的发展;二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政府在推进农业工业化上,应注意三点:一是主要依靠股份制等办法来筹集资金,使涉农工业靠自我积累向前发展;二是为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创造较好的外部环境;三是制定适当的产业政策,鼓励和支持其向前发展。
第三,农业科技水平低,农村文化和教育的落后,直接阻碍了农民素质和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在目前的农业生产中,粗耕粗作,广种薄收,资源浪费的现象十分普遍,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是农业的科技水平太低。现在,科学技术不仅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而且是今后在市场竞争中决定成败的主要方面,因此必须下大力气提高农业科技水平,这是今后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所在。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二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三是推广普及各项农业实用技术;四是发展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和产品。目前在农村中提高农业科学技术水平,主要应大力加强后三项工作。从实践看,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能就科技抓科技,必须依靠加快商品化的步伐带动科技推广。
第四,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整体抗灾能力不强,严重制约农产品持续、稳定的增长。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如果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没有大的改变,大面积地发展集约化的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将是不可能的。由于长期对农业的投入不足,我国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的改善步伐普遍不大。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切实强化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农村改革以来,农业的投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的投资主体由国家转向农民。在这种新的条件下,一是要集中利用好国家投资,二是要充分调动农民的投资积极性。国家投资主要用于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也就是搞所谓的“骨架”工程。农民的投资主要用于配套工程或后续工程。在实践中这一点绝不能忽视,不少地方,由于农民投资利用不好,配套工程或后续工程上不去,出现了不少不能收益的“半拉子”工程。
第五,农业资金的利用率低,非农化现象严重,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四大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其中前三家银行近几年增值都比较快,在世界百家银行中的排位都有所前移,唯独农业银行增值较慢,排位后移,这充分暴露出我国农业资金利用率的低下。在农村,不少地方由于农业资金效益较低而造成农业资金的非农化流失,以致形成农业生产的“低效益——资金缺——低效益”的恶性循环。因此,要改变农业生产的粗放型状况,就必须改变农业资金使用的粗放型状况,提高农业资金的利用率。目前应十分注意改善对农业资金的投放和使用:一是把来自国家各个渠道的支农资金尽量捆起来使用,真正办大事,用于那些“翻身工程”,切忌在投放时撒“胡椒面”;二是以农业产业化为主线,把农民一家一户有限的、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发展规模农业,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三是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强对农业资金的管理,防止跑、冒、滴、漏,阻止农业资金外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