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灾后”蔡家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2-28
第2版(经济)
专栏:

  “灾后”蔡家崖
本报记者王艾生
刚进腊月,山西省吕梁山上兴县蔡家崖乡就春意融融,人勤春早,一派忙碌景象:县上在这里培训100多名农民技术骨干,请来专家,给他们讲授红枣嫁接、科学施肥等实用农业技术;庄户人忙着把积起来的农家肥、厩肥沤发,准备往新修的梯田里上;性急的温全喜等一群小伙子,从县城买回600袋化肥,他们说“早下手,早得益”……山乡农民憋足劲头夺取今年好收成。
蔡家崖,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晋绥边区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贺龙元帅曾在这儿生活、工作过11年。1994年1月29日,江泽民总书记来到蔡家崖,看望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老区人民。1995年,蔡家崖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旱、涝、冻灾害,葵花、花生绝收了,土豆烂掉了,玉米、谷子只收4成。蔡家崖人头不低、腰不弯,靠一个肩膀两只手,一把镢头一把锹,整整一冬,爬峁、上梁、下沟、进滩,啃着冻硬的窝窝头,抖掉身上的雪片,修梯田,修水平沟,修地堰,整地埂,打土块……硬是在荒山秃岭上用推土机和人工修出宽8至10米,外高里低蓄水保墒的梯田5900多亩,修成水平沟2400多亩。蔡家崖年轻的乡长白海泉说:“山坡地修成高标准的梯田,蓄水保土,当年产量就可翻一番。养种几年,就可增产好几倍,这是咱山里人世世代代的家业呀!”
大灾,促使山乡农民更加聪明起来,学会摸索市场规律,把种地与农副产品的市场行情连起来。这个乡的张家圪坨村有个农民温三儿种了一亩多玉米,因旱灾严重缺苗,他预测市场,当机立断,全部毁掉,种上胡萝卜,冻灾前抢时挖回,获大丰收,市场价很高,共收入6000多元。记者来到温三儿家,看到正在喂养的10头“架子猪”,他乐呵呵地说:“今年猪肉价格下跌,我预测不准,现在才收回1万元,如果春节前后价格再上点,我这10头猪,瞅准时机就出手,再拿1万多,没问题。”温三儿又开豆腐坊又养猪,开着粮食加工坊,还种10多亩地,3个劳力,从天不亮就干,一直要干到深夜。他说:“辛苦点,多挣点,过好点。这灾,吓不倒咱。今年修那么多梯田,当年就得利。”记者在蔡家崖走访农家,没有一个劳力在“猫冬”,大都外出打工挣钱备春耕用。在烈士女儿李憨则家,她兴冲冲地拧开自来水龙头,哗哗流出甜水。她说:“咱蔡家崖的25个村都吃上自来水。今年灾大,可心不灾,人不慌,一冬天都在山上修地。封冻后又都外出挣钱。白面没少吃,买化肥的钱早预备下了。”
大灾不见灾。在兴县县城,市场兴旺。不少粮食店铺堆放着从西安、运城和东北等地运回的白面、大米,价钱也不贵。我顺手抓一把呈透明色的东北大米问老板:“多少钱一斤?”老板说:“一块七”。曾当过15年蔡家崖村党支部书记的温国藩说:“我经过不知多少次灾,就数去年灾全灾大。可从来没有见过像今年这样人心稳,人心齐,人劲足。这呀,就是咱的福气,就是这十几年改革开放打下的底。现在,只要你肯出力,肯下苦,挣份家业,那不愁!去年冬天上山修地那股子劲,修得地那么好,我这一生头一次看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