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聊城有聊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2-28
第4版(要闻)
专栏:

历史上,黄河与大运河的交汇曾给山东聊城带来数百年的繁荣;今天,纵贯南北的大京九和东连济南、西接邯郸的济邯铁路在此交汇,带给聊城新的机遇——
  聊城有聊头
本报记者贾建舟刘磊
时值寒冬,记者来到山东聊城,眼前却是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聊城人异常兴奋地在谈论他们的“十大工程”和金色“大十字”。我们惊喜地发现:过去被称为“慢牵牛”的聊城,现在有聊头了!
抓住金色“大十字”
聊城市西郊有一个铁路立交桥,京九铁路和济邯铁路在这里交汇。聊城人津津乐道的金色“大十字”,也正是从这里向四面延伸。
历史上的聊城曾是黄河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这个“大十字”曾给聊城带来过长达数百年的昌盛。特别是明清时期,聊城一地所上缴的赋税竟占全国国库收入的1/10。自近代开始,漕运渐废,铁路取代了大运河,随着交通中心的东移,聊城也衰落了,变成了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区,工业小区,财政穷区”。
进入90年代,机遇终于再次垂青这个昔日的“江北都会”。纵贯南北的大京九将使聊城北接首都,南达深圳、九龙;横穿聊城的济邯铁路则将使聊城东连济南,西接邯郸。两条铁路在此交汇,形成了一个以聊城为中心的“大十字”,加上明年10月就可以建成通车的济聊高速公路,将使聊城由山东省交通最闭塞的地区一跃成为交通最便利的地区。利用这一优势,聊城人开工建起了粮食、棉花、煤炭等大型仓储设施和商业设施,还筹划着建设“内陆口岸”,使这个山东省离海最远的地区变成鲁西乃至整个中原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
改变观念带来新变化
过去聊城经济落后,缘于人的观念落后。记者听说了这样一个故事:1990年春节前夕,聊城油泵油嘴厂从意大利请来一名调试引进设备的技术人员。到了腊月二十七,宾馆停电、停暖、停饭,服务员掐着腰驱赶外商:“要过年了,你得马上搬出去。不能因为你一个人,俺就不过年啊!”正是这种观念上的落后,使聊城丧失了一次次发展的机遇。
在“八五”之前,聊城没上过一个国家或省里的重点建设项目。聊城人这样打“小算盘”:在俺这里上项目,得吃俺的粮食,占俺的土地,还有家属安置、子女上学等,得给俺增加多少负担?
改革开放的浪潮教育了聊城人:斤斤计较的“小算盘”带不来富裕。观念一变,眼界也宽了。京九铁路刚开工,聊城人就提出了“像当年支援刘邓大军过黄河那样支持铁路建设”的口号。京九线在聊城境内共112.5公里,沿线需征地1.2万亩,结果短短一个月时间就全部征完。拆新房,砍果树,没有发生一起纠纷。正在建设中的聊城火车站附近地带,地价已上升到每亩20万元,但当铁路部门提出要在这里建生活用房,按国家政策每亩只出价7500元时,当地政府二话没说,一下子划出了300亩地。
观念一变,以前看不到的优势现在也被发现了。聊城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以前聊城人只觉得自己在山东省内是个“边远地区”,但现在他们突然发现了独特的区位优势:处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能源基地的连接部。他们算了一笔帐:一吨煤从山西运到聊城的成本比运到胶东要低一半。他们决定发展电力工业,自筹资金建起了一个20万千瓦的发电厂,由国家投资200亿元建设的一个240万千瓦的大电厂也将开工。
再度辉煌不再遥远
思想解放了,气魄也更大了。为把基础夯实,他们“写”下了聊城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手笔”:“八五”期间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30亿元,相当于“七五”的7倍半。特别是1993年开始实施的包括交通、通讯、供水、能源等方面的“兴聊十大工程”,现在已陆续建成。路宽了,电话好打了,一个初具规模的新聊城已崛起在鲁西大地上。
气魄大了,发展工业的信心也足了。在最近的3年内,聊城先后投入十几个亿搞了“十大技改工程”,培植起了几个在全国也叫得响的骨干企业。聊城客车厂从客车生产的“第三世界”,一跃成为全国三大客车厂之一;东阿集团的阿胶出口量占了全国的90%;鲁西化肥厂以其高速的发展,在同行业中异军突起。1995年,全区实现利税超过千万元的企业就有30户。
谈起这几年经济的大发展,地委书记陈延明深有感触地说:“没有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就不会有这两年经济的大发展。”重现昔日辉煌,这是540万聊城人的百年之梦。可以相信,聊城的再度辉煌已不再遥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