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致富不忘人武部”——北票民兵工作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2-29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致富不忘人武部”
——北票民兵工作纪实
吕国英姚广发杨民青
地处辽宁西部的北票市变了,荒山绿了;公路通了;一亩田种出了吨粮,单亩园创收达万元。去年农民人均年收入1600元,贫困市(县)的帽子已经摘掉。
更令人振奋的是,这里的人变了。祖祖辈辈形成的“猫冬”现象已成为历史。
要问变化从何而来?北票人说:“致富不忘人武部!”
北票经济发展中最重要又是最漂亮的一仗,是人武部带领全市民兵打的。这一仗就是修通北票市至大板镇车站的“北大”公路。
修通“北大”公路,实现全市发展中心南移;连通北锦(沈)铁路,使北票人顺利入关,又使关内人和投资者顺利进出关。这简直成了北票人压倒一切的建设重点。
“北大”公路全长14.2公里,工程专家组反复“精打细算”,路基投资至少380万元,可市里穷,最多只能拿出70万元。
资金缺口如此巨大!谁能承担?市人民武装部勇敢地接受了任务。
现分别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副书记的人武部原部长李树民和原政委谷景荣算了一笔帐:全市基干民兵6000人,按每个工日10元计,10天就是60万,1个月就是180万。
这是基层武装工作的财富,更是北票人民的财富。这个财富用之不竭,取之又生。人武部的责任就是把这个宝藏挖掘出来,组织起来,使用起来。
组织战役贵在用兵。人武部完全像进入战斗一样,先后下达《兵员动员命令》、《快速集结命令》等。各行政村民兵迅速由班到排到连,各乡镇快速组建为营,各营夜以继日向团集结地域开进……
令人武部领导难以置信的是,全市34个民兵营,距集结地域远者可达百余公里,总兵力达6000余人的民兵团,竟在3日之内完成集结。尤其令他们难以置信,也使市领导和全市人民大大吃了一惊的是,预计3个月完成的“北大”公路,仅用15天就宣告竣工,且保质保量。
在沈北、北锦公路的交会点,矗立着一座高大然而却十分奇特的“墙”形石碑。石碑由34块方石组成,代表全市34个民兵营,每块方石上都刻有民兵营长或教导员的亲书签名。
路通了,山绿了,投资者来了。近几年,在这里的投资项目逐年增多,是1991年以前的十几倍。
要致富,在北票一开始甚至有点“强制”性的意味。人武部通过民兵工作广泛开展了“一兵带四邻,一连带全村”活动,且下乡包片,定人负责。
“大棚菜”属于高投入项目,农民手中无积蓄,市财政又拿不出钱。人武部主要领导走出北票跑贷款,进出全省搞物资,共落实贷款1300万元,农用塑料薄膜120吨;建大棚不仅需要钱物高投入,也需大量劳动力。垛起100米大棚的土草墙,要投入50多个壮劳力,人武部就组织民兵集体作战;“大棚菜”还是个高技术型项目,人武部就组织技术“保驾”,不仅培养民兵科技示范户,还在每乡设立农技站,发展民兵科技人才100多人,现全市共有蔬菜技术人员4000多人。
如今,“大棚菜”已成为北票市的支柱产业。随着其快速发展,相关产业也应运而生。出现了粪肥、劳务、种子、生产资料等市场,出现了代购、代销、批发商等。
北票“大棚菜”走向产业化,给我们一个启示:农民走向市场经济是必然的,但决不是自然的。需要一个具有特别组织能力、充分协调能力、善于指挥的组织实施指挥;需要一批具有责任感,富于创新精神,又为市场经济知识武装起来的人去示范、去带头,需要一种符合实际、讲结合、被认可、出效果的实现方式作途径。在北票,这个途径正是基层武装工作,这群人正是广大民兵,而这个组织只能是人武部。正像现任政委田川、部长褚振明所说:人武部特殊的组织,特殊的职能,决定了在市场经济中的特殊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