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3阅读
  • 0回复

亚欧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3-01
第6版(国际)
专栏:

  亚欧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童天齐
举世瞩目的亚欧会议在泰国首都曼谷召开。这将为亚欧两个地区加强经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迈出重要的一步。
亚欧两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双方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有所长,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首先,欧洲需要亚洲的市场。1994年,东亚已取代美国,成为欧盟最大的域外出口市场,占其域外出口市场的18%。欧洲虽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之一,但经济发展速度也最慢。如果没有亚洲这一市场,欧洲经济的发展将遇到更大的困难。亚洲市场对于欧盟来说仍是一块最有希望的大市场。随着市场的逐渐开放,亚洲还有可能吸收更多的欧洲产品。对此,欧洲抱有很大的希望。
与此同时,亚洲国家在发展经济中,也需要欧洲的技术和资金。在当今世界6类关键性技术产品中,美国在信息、通信、生物、医学4类技术产品方面占优势,而欧洲则在能源、环保技术产品方面占优势。从发展趋势看,能源开发、环境保护将成为亚洲国家发展经济所面临的越来越尖锐的问题。因此,引进和利用欧洲先进的能源、环保技术,为亚洲国家发展经济之所需。从资金看,亚洲经济具有多层次性:日本处于第一层次,亚洲“四小”处于第二层次,中国和东盟其它国家处于第三层次。总的来看,处于前两个层次的国家和地区拥有相对充裕的资金,而处于第三层次的国家的资金则相对短缺。但是,由于改善基础设施的任务相当繁重,即使处于第二层次的亚洲“四小”也在资金方面开始感到捉襟见肘。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在今后5年内亚太地区大约需要1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筹措这笔资金,并非轻而易举。而欧洲则拥有雄厚的资金,因此,引进和利用欧洲资金,也是亚洲的当务之急。
其次,促使亚欧互相接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四面出击”的贸易政策。战后,无论是东亚还是西欧,都十分重视发展同美国的关系,而把彼此之间的关系置于次要地位。亚欧经济关系是亚欧美“三角”经济关系中较薄弱的一边,在整个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分量也较轻。冷战期间,出于政治、军事上的考虑,美国与其亚欧伙伴国在贸易方面的矛盾并不十分突出。冷战以后,特别是克林顿总统上台执政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美国开始推行“四面出击”的贸易政策。它先于1993年向“欧洲堡垒”猛烈开火,直至年底双方才握手言和。在美欧经济矛盾缓解之后,它又把“炮击”的主要目标确定为“日本堡垒”,实际上对其它亚洲国家和地区也构成了威胁。一方面,美国贸易代表坎特宣称,美要从两个增长最快的地区即亚洲和拉美获得好处,如果欧洲人“继续加固他们的欧洲堡垒,就可以干脆把他们排除在这两个市场之外”。另一方面,他还宣称,美国决心要打开日本市场。
长期以来,欧洲人一直担心被排除在亚太市场之外。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以后,特别是亚太经合组织走上机制化轨道以后,他们的这种担忧情绪越来越强烈了。因此,欧盟也就加快了接近亚洲的步伐。1994年7月,欧盟拟定了《走向亚洲新战略》的文件,把“加强欧洲在亚洲的经济存在”作为一项总目标提了出来。同年10月,第三届欧洲—东亚经济首脑会议召开。会议通过的行动纲领希望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演变不会导致多边贸易体系受到削弱,而会按照其正式宗旨加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常运转。1995年3月,欧盟委员会制订了一项对日本关系新战略,其内容包括要日本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对日出口、发展金融服务、协调市场准入等措施。7月,欧盟又公布了旨在扩大对华关系的新政策。它在这一文件中表示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与此同时,亚洲国家在发展同欧洲的经贸合作方面也表现出了热情。1994年10月,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建议举行东亚和欧盟首脑会议。1995年3月,东盟在高级事务协商会议中确定了召开亚欧首脑会议的基本方针,初步确定于1996年召开亚欧首脑会议。泰前总理川·立派致信吴作栋,建议把会议主题确定为“亚洲和欧洲联盟合作——走向繁荣和发展”。上述主张得到了德、法以及欧盟委员会主席桑特的支持。这为首届亚欧会议的如期举行奠定了基础。
亚欧会议的顺利召开,为亚欧的经贸合作拓展了广阔的前景。人们希望,亚欧经济关系以此为契机,逐渐走上规范化、机制化的轨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