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车型歧视不应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3-05
第10版(经济生活·工交)
专栏:经济茶座

  车型歧视不应该
曹鹏
原先以为歧视是冲人而发的,后来才发现,如今在不少场合,汽车的牌子也会成为被人歧视的对象。所谓车型歧视,是指对汽车按照型号、档次不同,区别对待,或倨或恭,特别是对一些大众化的、中低档的汽车,干脆给予白眼。
在城市生活中,汽车已经是人们工作生活都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特别是大城市,经常要靠汽车代步。可是,笔者发现,在一些高级宾馆之类的场所,来者所乘车辆要达到不知道根据什么制定的标准方能驶入。比如,微型面包车(北京人叫作“面的”)、吉普车恕不准进。
以北京的友谊宾馆和亚运村为例,很多会议都爱选择在这里开,又远在郊外,与会者一般除了有专车的外,只得打的。无论于公于私,当然都是节俭为上,因此,笔者往往是坐“面的”前往。可是,车到门外,对不起,门卫把手一拦,不许进!无奈,只能下车步行。偏偏这两处又都是深宅大院,走路从门口到会议室,动辄十几分钟,实在误事。
后来留心观察,不少楼堂馆所都是这样,比如北京饭店、燕京饭店等等。有的甚至把歧视范围扩大到切诺基这种其实并不算低档的车型。一些讲门面的地方,车倒是让通行,不过,停放不行,理由还是你这车型不够格。
当然,坐“面的”、吉普的人,可能在级别上不会太高,腰包更不会太鼓。由此推测,其实作为交通工具的汽车并不是歧视的真正目标,而眼盯着的,最终还是人,人的身份。
这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国家三令五申不许公款购买超标准豪华车,而且对超标车予以处理。至今为止,好像所有的政策法规都是在控制车型的上限,比如不许排气量超过多少升,而从未对车型的下限作过规定。依笔者理解,国家是鼓励艰苦朴素,乘坐中低档车的。在这一大背景下,就在首善之区的京城,如此之多的地方却反其道而行之,车型歧视竟然成风。在某种程度上,不许“面的”进门甚至成了这种地方有档次的一个标准。
在北京的交通规章制度里,各种道路对不同的车型有不同的要求。但是,这往往是以汽车的大类划分,比如大货、客货、轿车等等。事实上,按照规定,几乎京城所有道路,只要桑塔纳、皇冠可以跑,“面的”与切诺基就通行无阻。友谊宾馆与亚运村实行的完全是没有法律根据的土政策。
凡事讲排场、追求奢华,是现今社会上相当严重的不良风气,搞车型歧视,实际上就是这种风气的变相表现。这样的事情,该哪个部门来管呢?这种明显不合理的现象,还要存在多久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