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对乡土社会的冷峻反思《农民学丛书》首批6种出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3-06
第10版(文化)
专栏:书香一缕

  对乡土社会的冷峻反思
《农民学丛书》首批6种出版
卞悟
中国人口占世界1/5,农民(农民身份者)却占世界2/5。中国历史上有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堪称“世界之最”的“农民战争”,新中国诞生于“农民革命”,当代中国又振兴于“农民改革”。农民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由中央编译出版社新近推出的《农民学丛书》不可不读。
国际上60年代以来,农民学(peasantology)有较大进展。近现代“工业化文明”的积弊推动人们重新思考农民问题。人们发现“奴隶社会”的“奴隶”、“封建社会”的“庄园”都没有原来说的那么多,而“小农”的历史角色当刮目相看。当代东方农业中“一大二公”的模式与西方农业中的工厂式大农场都未能战胜农民的家庭经营,“小农”的未来也当重新估价。我国的农民研究遗产丰厚,二三十年代共产党人与左翼学界卓有贡献,“乡村建设派”人士与来华西方学人如卜凯等也各有造诣,自成学派。建国后农民研究更备受关注,但也存在着学科分割互为壁垒、受政治气候影响大、与国际学界相对隔绝等局限。《农民学丛书》译和著并重,理论研究与经验性研究兼容。首批6种包括《田园诗与狂想曲:关中模式与前近代社会的再认识》、《中国农民变迁论》、《旧中国苏南农家经济研究》等。编委会还拟出版农民学大型研究辑刊。
丛书执行主编秦晖说:改革十多年来,中国农民与“农民的中国”都经历着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转型,无数问题已不能在经验性、对策性研究的层面上解决,更无法在已有的理论遗产中寻得现成答案。例如:农产品市场不同于一般商品市场,它具有长周期、非连续性供给特征,而且往往需求弹性远小于供给弹性。这样的市场怎样建立常态均衡,怎样达到要素配置优化,这是远比一般市场更为复杂的问题。再如,农民接受市场信号的心理机制及其“供给反应”都十分微妙,而且常常不是纯经济性的,对此尚未给予充分估计与研究。秦晖教授断言:农村改革与社会发展的新问题需要一门新学问,这就是农民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