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织女之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3-06
第11版(职工天地)
专栏:今日劳模

  织女之星
徐超
谁能想到,一个满脸稚气、年仅20岁的少女,在进厂不到5年的时间里,连续获得了“河南省操作技术能手”、“周口地区赵春娥式女职工”、“周口地区优秀青年”及“河南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在她那如花似梦的少女花季里,绽开一束最艳丽的花朵。她,就是河南周口棉纺织印染厂棉纺分厂布机车间挡车工王艳丽。
“小织机呀摇啊摇,摇出的银线连成行……”在这首古谣声中,1990年4月,年轻的王艳丽,憧憬着美好的梦想,迈进了纺织厂的大门。分配干活时,又瘦又小的她,被人们孤零零地撇在了一旁,要强的姑娘委屈地哭了。心想:“不怕你们瞧不起我,我非要干出个样子不可。”从此,她那瘦小的身影,常常出现在师傅们的身后,模仿着师傅们的样子干。不到一个月,她就能和师傅们一样顶岗摆梭了。
1991年4月,荣获过全国操作技术大赛第一名、受到过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郑州国棉六厂布机挡车工赵艳红来周口作巡回表演和事迹报告以后,激起了她心中的阵阵波荡。她想,人家赵艳红也是农家出身的姑娘,却取得了这般的成就,难道自己就不行。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出一番成绩来。
万事开头难,为了练好基本功,她虚心向老师傅求教,上班学,下班练,回到家里脖子上也不忘挂一缕结头纱。炎热的夏季,人们都在外面乘凉,可她却躲在屋里练打结,纤嫩的小手被纱线勒出了一道道血口,她就用布一扎继续练,久而久之,她的手上竟磨出了茧子。为提高每分钟的打结次数和练好手腕的巧劲,她缝制了两个斤把重的沙袋,吊在细细的手腕上练打结。经过一番苦练,她每分钟打结由十几个、二十几个增加至三十个以上,并总结出一套“稳、准、快、好”4字工作法,从检查布面、机械状况到刮经纱和目光运用,32台车一个大巡回,时间掌握的准确度与规定的分秒不差。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5年5月1日,她光荣地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劳模大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