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走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道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3-09
第6版(理论)
专栏:

  走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道路
冯崇泰
10多年来,绵阳人民紧紧把握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实施了科技兴市的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路子,使绵阳成为川西北地区经济、文化、通讯中心,成为国内外小有名气的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新兴工业城市。事实证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经济,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至关重要的一着。
当代世界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最主要是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经济与科技的融合度决定着生产力提高的快慢。绵阳是国家重要的科研基地,汇集了一批重要的国防科研院所、地方科研机构和大中专院校,各类科技人员达10万人,研究开发实力雄厚。这是绵阳最大的优势。要发展绵阳经济,就必须重视和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根据这一认识,市委、市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以军转民为特色的科技兴市的发展战略。
(一)以军转民为主体,促进军民一体化。绵阳的科技优势在于军工科技,我们选择军转民作为科技兴市的突破口,围绕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重点确定一批军工企业的军转民开发项目;采取军工企事业单位独办,军工单位和地方联办等方式,大力推进军转民;建立科技投资体系和政策法规支撑体系,在土地、工程建设、技术入股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确保了军转民顺利实施,促使军工科技和企业朝着经济建设主战场大规模转移。10多年来,全市共组织实施了“军转民项目”116项,转移技术成果1700余项,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依托。运用军工技术生产的一些民品,由于起点高、技术精、质量可靠,一投入市场即显现出强劲的竞争能力,产生了巨大的效益。一个个名牌产品从巴蜀走往全国,走向世界。像长虹电视、九洲天线、华西B超、华丰接插件、五洲电池等的生产规模在全国同类产品中连年名列榜首。实践表明,以军带民,发展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决策。
(二)把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作为科技兴市战略的重点。能否充分发挥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取决于能否把科技成果运用到生产中去,变科技优势为商品优势。只有把工作着力点放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上,才能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科技兴市才可能奏效。为使科技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我们摸索了以下几点做法。
——发挥政府组织、协调功能,为科技成果转化创造条件。这不仅要强化科技优先、转化优先意识,而且要制订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各项激励政策,组织军工、科研、教学等单位和企业联合实施,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以推广实用新技术为切入点,把科技成果转化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部门。将技术进步指标作为企业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推动企业追求技术进步,进行技术改造,大力开发新产品。应用现代农业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这样做的结果是,在绵阳工业经济增长值中,科技进步成分已占到40%以上。在农业增长值中科技的比例已占51%,大科技支撑大农业的格局基本形成。
——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必须把科技成果推向市场。这既要抓有形市场,又要抓无形市场,力求通过有效服务和有效管理,引导决策、信息、咨询服务和人才智力有偿使用等无形市场的健康发展,有效地促进了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大力发展民营科技。
(三)把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发展自己,作为科技兴市战略的重要措施。从整体水平上讲,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学技术落后。要敢于承认落后,才能去改变落后。学习先进,才有可能赶超先进。日本等国的经验表明,一个经济上比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要想用最短的时间、最小的代价赶上或超过别人,必须大力引进、吸收世界各国的科技成果。因此,我们“打开城门求发展,引进强手促竞争”,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吸引外商投资,广泛引进先进技术,努力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反映现代化社会生产规律的先进管理方式和方法,通过消化、吸收和创新,将先进技术为我所用,以缩短与先进地区和国家的差距。近年来,绵阳电子工业先后从日本、法国、美国和德国等国引进数十条先进生产线。市电子仪器厂先后引进10多项先进技术,开发出20多个品种的医用B超仪,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销售量占全国市场的1/3。这告诉人们,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有利于争取时间,在比较高的水平上起步,较快地发展自己。
(四)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科技兴市战略的主攻方向。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是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的主要内容,是世界科技和经济竞争的主战场。只有紧盯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把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作为谋求发展的战略重点方向,才能跟上世界科技革命的步伐。当我国公布实施“863计划”(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后,我们即思考和规划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高科技开发区。1992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国家级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我们把加快发展高新技术群及其产业,包括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核技术等,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把这个开发区办成名副其实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示范区。
(五)在改善环境上下功夫,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经济竞争首先是技术和人才的竞争。经济发展离不开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源的开发。重视劳动者素质的基础作用和优秀人才的关键性作用,是推进科技兴市的根本。基于这一认识,在科技兴市的实践中,我们制订了提高劳动者素质、鼓励和保护科技人才的政策措施,如通过重奖有突出成就的科技人员,设立以著名小麦育种科学家冯达仕命名的奖励基金,建立科技人员支持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发展的风险保证金等手段,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在我们看来,要留住人才,除了改善其待遇之外,关键还在于要为他们提供用武之地。我们把改善投资环境与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建设开发区同步进行,为科技人员研究工作及其成果的转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当前,在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人才竞争的焦点逐步从硬件设施和优惠政策转向软环境。因此,必须在加快硬环境建设的同时,着力于软环境的改善,建设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大力普及科学教育,让公众了解科学技术的重要,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制订和逐步完善激励军转民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配套政策措施,营造一个开明、开放的有利于保护促进科技进步的社会环境;加强软科学研究,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充分重视管理在发展生产力中的重要作用,提高管理水平,建立高效的管理体制;注意维护公平竞争的技术市场秩序,保护知识产权,引导、鼓励广大科技人员大胆地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努力把科技兴市推上新的台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