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气节永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3-09
第7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气节永在
刘水清
“气节”者,民族魂也。一个人丧失气节,就如同骨头里缺少钙质,迟早要患软骨病。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讲究“气节”的古老民族。昔有孟子首先提出“浩然之气”,至于文天祥所歌咏的“正气”,显然更与“浩然之气”一脉相承。中华民族的志士仁人,为了保持和涵养这种磅礴宇宙的“浩然正气”,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曾有多少刚直不阿、铁骨铮铮的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正气歌”。汉时苏武牧羊十九载,茹毛饮血节不变。后有清人林则徐,不畏英人船坚炮利,为维护民族的尊严,断然销毁不法英商的大量鸦片,战争虽因清朝的腐弱而失败,但林公的一身正气和伟岸人格却使后世格外敬重。在近代,许多杰出志士,可歌可泣。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反动派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这些人的高风亮节,不仅使大量仁人志士擦亮眼睛、前仆后继,也使敌人心惊胆战。这些人正是被鲁迅称做的民族的“脊梁”。
相反,如果一个人不知自尊自爱,紧要关头失节丧气,非但自己变得卑微渺小,虫豸不如;对整个民族而言,也害莫大焉,罪不容恕。二三十年代的周作人,一手散文写得相当漂亮,也曾自视清高过,但到底忍不住寂寞,去日伪门下摇尾乞怜,谋了一份差使,操起了汉奸的勾当。然而一失足成千古恨,这位名噪一时的作家转眼之间变成了洋人的走狗、民族的共敌。无独有偶,试看今日的台独分子亦是不折不扣的中华民族的败类,同样要遭到历史的唾弃和惩罚。历史是最公正的法官,自古至今,凡置民族利益民族气节于不顾的狂妄卑污之徒,都没有好下场,也注定要失败。
讲究气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宝贵财富。气节也是我国固有的道德标准,古人视气节重于生命。气节体现了崇高的人格,人不为物所役,常为节所生。气节为人生之芬芳,散发在人生的每一段旅途上。一个大写的人,则是用崇高的气节作为人生注脚的。路是脚踏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如何用前进的脚步,丈量出光明、厚重、不朽的历史,靠的是顶天立地的气节。所以对于人来说,应当把气节视为人类至高无上的精神瑰宝。历史的嬗变,环境的变迁,都只能使气节高尚者流芳百世,丧失民族气节者遗臭万年,古今概莫能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