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香港委员的责任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3-10
第3版(两会专页·国际)
专栏:

  香港委员的责任感
本报记者严泉兴连锦添
连年采访“两会”,记者发现香港委员关注的焦点在悄然发生变化。
其一,话题更侧重于港人治港和香港自身的发展。经过中方和港人的努力,香港局势更加明朗,平稳过渡大局已定。行将当家作主、管治香港的港人,觉得身上的担子不轻。明年中国要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两地关系较之以往更加密不可分。港事国事,在委员们胸中已融为一体。香港委员希望内地发展少走弯路,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提出中肯的意见及建议,还从境外委员的独特角度贡献出市场经济方面的经验。
其二,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增强。几位委员提出,“九七”后,作为主人翁的港人,仅求“保持繁荣”还不够,应多一些前瞻意识,增强紧迫感,更加勤奋地创造,使东方之珠更加明亮。
香港有骄人的成绩,但现况并非十全十美。长期殖民统治留下不少包袱,经济发展本身又遇到一些难题,诸如通胀偏高、失业率上升等。闵建蜀委员说,环看香港的近邻都在你追我赶发展经济,竞争激烈。今天占优的领域,明天可能被取代。香港人常思后面有“追兵”,为了应付竞争,经常是在高度压力下逼出效率的。
对于香港经济的薄弱环节和遇到的新难题,香港地区的政协委员纷纷献“固本”之策。为了巩固香港金融、贸易、航运“三大中心”地位,廖自强委员建议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施祥鹏委员建议在粤港边境开辟类似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的边境工业区,重振已走向衰落的制造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