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为农业“把脉会诊”——安徽代表团小组会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3-11
第2版(两会专页)
专栏:来自代表团的信息

  为农业“把脉会诊”
——安徽代表团小组会侧记
本报记者唐维红
三月七日上午九时,安徽代表团第五组审议报告时,特地把代表团里的几位农业专家请来,共同为农业“把脉会诊”。
水稻专家、来自广德县农科所的吴让祥代表说:“科技兴农的关键是要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农业科研投入大,短期很难产生效益。基层农业科研所研究经费十分紧张,有的地方连研究人员的工资都发不出来。”他提出农业科技投入也应立法,依法办事。
安徽省农科院副研究员陈铠代表则提醒大家,农业科研队伍的稳定问题已十分迫切。他从农业部有关部门了解到,全国农业院校毕业生有百分之五十改了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科研资金。现有的科研资金也存在合理分配、保证重点的问题。他建议国家制定农业科研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各级人大也要发挥监督作用。
黄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吴存心代表说:“近几年农民素质提高不快,许多青年人丢掉了以精耕细作为代表的传统农业技术,新的农业知识又没有及时补上,种田就靠撒撒化肥,效果可想而知。农业部门和各级领导要加强对农民科技兴农的宣传,也要广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
胡继铎、叶书根和王世清代表在发言中都讲到,发展农业必须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他们提出国家农业生产政策应保持稳定,产销政策要配套,大宗农副产品的收购资金要及时到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