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制胜方略兴国良谋——代表委员谈贯彻九条方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3-11
第2版(两会专页)
专栏:两会特稿

  制胜方略兴国良谋
——代表委员谈贯彻九条方针
本报记者张平力李建兴
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审议和讨论李鹏总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报告时,大家都对报告中提到的必须贯彻的九条方针非常重视,普遍认为这是实现跨世纪发展蓝图的可靠保证。
一笔更重要的财富
许多代表、委员有这样一个共同看法:九条方针,即: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加强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实现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这是我国17年来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丰富经验的科学总结,标志着我们党和国家对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规律有了更深刻、更准确的把握。
来自湖南的人大代表张明泰说,这17年,我们国家同时获得了两笔巨大财富。一笔财富,是国民经济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增长,在世界居领先地位;另一笔财富,就是我们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理论、方针、政策,完成了从实践到理论的飞跃,而九条方针就是这样一笔更加宝贵的思想财富。
来自贵州的人大代表禄智明认为,这九条方针,是17年来我们获得巨大物质成果的精神结晶,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作用。我们今天能对中国跨世纪发展做目标设计和步骤明确的实施规划,很重要的依据就是我们已经拥有可以总揽长远发展的科学指导方针体系。九条方针是具有创新思维和有前瞻性的发展谋略。
一个完整的体系
社会科学工作者、人大代表陆学艺分析:九条方针是一个相互支撑、连结的谋略体系,它的基本思想,是“总揽全局、协调共进”;它的核心内容,是“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它追求的发展态势,是“保持国民经济发展的持续、快速、健康”。贯彻九条方针中的每一条,都是实现宏伟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
许多代表、委员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形成这样一种认识:只有把九条方针作为一个完整的谋略体系来把握,才能真正理解其中每一条的深刻内涵和崭新意义。
来自湖南的人大代表曾维伦说,九条方针的第一条,对国民经济发展作了“持续、快速、健康”三个重要规定,是我们在解决发展问题上的一大进步。中国人均占有资源相对匮乏,而传统增长方式又大量消耗资源,这是中国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只有走出那种“加大投入—加快速度—通货膨胀—被迫调整”的非良性循环老路,才能实现上述三个规定的均衡和协调。
王郁昭委员指出,把加强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和九条方针的第一条联系起来,就会发现其特殊重要性。农业是对整个国民经济起“强本固基”作用的产业,这是任何产业都不能替代的。
高尚全委员说,从实现我们跨世纪发展目标的要求看,解决中国重大社会经济问题需要系统工程的操作谋略。九条方针把国有企业改革定位在“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上,这就更准确地把握住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导部位。作为系统工程的谋略,贯彻九条方针必将形成相互支撑、相互作用的发展环境,从而大大促进国有企业本身的改革进程。
一定要着眼于全局
来自云南、贵州、宁夏、陕西、江西、安徽、湖北等中西部省区的代表更为关注九条方针中关于“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容。然而更有意味的是,这些省、区代表更多地立足全局看问题。综合他们的看法,至少有三点反映了这些省区代表的观念变化:一、在实现未来15年的宏伟目标中,中西部地区的作用、地位在全局中突出,贯彻九条方针中西部地区要做出特殊努力;二、中西部地区发展同样不能再走一味外延扩张的老路,在转变增长方式上要争取逐步与发达地区同步;三、中部地区尤其要注意经济与社会发展间的协调,避免顾此失彼,并从协调发展中开拓、寻找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新路子、新机会。
代表、委员们极为重视九条方针中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这两条。人大代表曾浩荣、政协委员王郁昭都谈到,从全局看,把大力发展科教事业、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中来,就意味着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中增添了更充沛、更健康的资源禀赋。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可凭借的资源不但要有物质形态的,更需要有科学、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法律形态的。这些资源的综合协调配置是可持续发展的永恒动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