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中山舰”打捞前期工程告捷整体打捞将于11月12日孙中山诞辰纪念日进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3-11
第4版(要闻)
专栏:

  “中山舰”打捞前期工程告捷
整体打捞将于11月12日孙中山诞辰纪念日进行
新华社重庆3月10日电(记者李佩)在长江沉睡57年的“中山舰”,日前打捞前期工程全部完成。据勘测表明,舰体破损度比预期乐观,没有“伤筋动骨”,整体打捞出水希望很大。
“中山舰”又名“永丰舰”,1910年至1913年在日本三菱公司制造。1938年10月24日,“中山舰”在与日本飞机作战时因尾部中弹,沉没于武昌金口镇长江水域。
今年1月,承担“中山舰”打捞任务的重庆长江救助打捞公司派出40余人及船驳,抵达“中山舰”罹难地进行前期打捞工作。经过探摸、复查,获取了准确而全面的数据。按设计方案,“中山舰”整体打捞分两步,先为打捞前期工程,主要是清除舰体四周杂物及舰体上的招挂物,为整舰安全出水扫清障碍;后为“中山舰”整体打捞安全出水工程。
据介绍,此次勘测表明,“中山舰”目前的总体情况良好,船壳坚硬,锈蚀程度比预计的轻,破损也不严重,这些都比过去预计的情况乐观。从实地勘测的数据看,“中山舰”长64.5米,宽9米,总体高度为27米,现在主甲板高5.5米,舱内淤泥严重,约600立方米,舰体尾部、中部和左舷有五处严重破损。这次最新发现,为防穿甲,舰体甲板下的舰壳为双层,有两米宽的幅度,约1厘米厚。打捞人员还摄取了位于江底20多米深的“中山舰”舰名,打捞出炮弹9枚及导向仪、旗绳、军用桶等107件物品。
整体打捞“中山舰”是项艰巨的工程。探测表明,目前舰体位置是尾部顶流朝向上方,首部朝着江底,要保证打捞时不扩大损失,其难度为国内打捞史之最。此次勘测进一步明确,“中山舰”原有600吨自重,经57年江底冲刷,泥沙淤积,现已达2000吨重。
国家文物局批准,将在今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辰130周年纪念日进行整体打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