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天涯远人相近——访巴西首任驻华大使纳波莱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3-11
第6版(国际)
专栏:前驻华大使话中国

  天涯远人相近
——访巴西首任驻华大使纳波莱昂
本报驻巴西记者吴志华
最近,在中国驻巴西使馆举行的招待会上,我见到了巴西首任驻华大使阿卢伊济奥·纳波莱昂。这位81岁高龄的职业外交官依然精神奕奕,思路清晰。当他亲切地向我谈起当年在北京的经历时,兴奋得脸色红润,仿佛年轻了许多。
1974年中巴建交。次年,纳波莱昂受命成为巴西首任驻华大使,开始在北京筹建巴西大使馆。他说,“从那时起,我和妻子在北京生活了近七年,见到了许多中国领导人,如朱德、邓小平等,亲眼目睹了中国这些年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他深情地回忆说,“到达北京几天后,我被召到人民大会堂,受到当时朱德委员长的接见,开始了两个相距遥远、但是充满亲切感的国家——一个年轻的美洲国家和一个具有数千年历史文化的亚洲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朱德接见我们时的讲话非常亲切,至今难忘。朱德说,他对发展同巴西的关系感到十分高兴。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和中国一样,是发展中国家。我在讲话中则强调了中国在亚洲大陆的重要性”。
纳波莱昂从18岁起就开始写作,先后发表了多部著作。他的父亲作为皮奥伊州的代表,曾五次担任巴西联邦众议员。纳波莱昂大学毕业后,经过公开招考,进入巴西外交界工作。他曾任库比契克总统的礼宾司长,后来担任过巴西驻伊朗、瑞典和中国的大使。他说,中国人民十分热情友好,他很留恋在北京的生活。
1981年,纳波莱昂离开中国后就退休了。可是,他继续为两国人民的友好奔忙,依然笔耕不辍,不断地在报纸上发表文章介绍中国。前不久,他还应巴西塞尔希培州政府的邀请,去作了有关中国的报告。
他说,“巴中两国政治制度不同,但是双方都能相互理解。两国政府对我的全力支持,使我在北京的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果,这就是开始了我们卓有成效的贸易关系。巴西对进口中国的石油很感兴趣,而中国也希望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那里获得铁矿石。双方各自克服了困难,签订了协议。巴中两国贸易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实在不易”。
我问他,后来是否再次访问过中国。“去过、去过!”他连连点头说。“1988年,萨尔内总统访问中国时,我应总统之邀,陪同他再次访问了中国。我们参观了上海宝山钢铁公司、上海航天研究所,参观了西安兵马俑,我们对中国所取得的进步、特别是北京出现那么多的高楼耸立的新居民区感到惊叹不已”。
他说,“我们一家都非常喜欢中国。我曾和儿子、儿媳去中国访问。北京变化真大,许多地方,老伴都认不出来了。”
在招待会即将结束的时候,纳波莱昂先生应邀发表了讲话,他回顾了在北京担任大使的情况,强调说,“巴中两国在21世纪是两个重要的大国,为此,我们两国能够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他的讲话赢得了在场200多名巴西国会巴中关系议员小组和巴中文化协会成员的热烈掌声,我们也被这位老外交家的热诚和巴西人民对中国的友好情谊所感动(本报巴西利亚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