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要想富,种果树。”这曾经是“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的诀窍,可是去年不少地方水果滞销,旬邑即是其中一例。人们不禁要问一问——旬邑苹果怎么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3-11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产品市场波动透析②

“要想富,种果树。”这曾经是“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的诀窍,可是去年不少地方水果滞销,旬邑即是其中一例。人们不禁要问一问——
  旬邑苹果怎么了?
近年来,苹果生产已成为陕西省旬邑县高效农业支柱产业,使部分果农奔向了小康。截至去年年底,全县已栽植苹果204675亩,挂果48000多亩,总产量约在5万吨左右。而去年苹果销售状况一改往年畅销、脱销为滞销。据调查,截至去年底,苹果销售量占总产的50%左右,和往年同期相比销售总量下降20—30%。年底苹果价格一再下滑,比10月份销售旺期每公斤跌价0.30—0.50元,外地果商稀疏,而当地大量收购囤积果子的商贩则忧心忡忡。据调查,旬邑县苹果滞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苹果购销供求信息不灵。近几年,旬邑苹果个大、色艳,品质好,吸引来不少南方客商,一直处在价好脱销状态。因此,多数果农抱着“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思想,错误估计形势,而没有面对群雄林立,各大果区咄咄逼人的发展气势,特别是来自辽宁、山东的挑战。多数果农还“坐门等客”,客商一上门,果农漫天要价,县主管部门也没有采取最高限价和指导价格,因而收购时期价格一天几个样,价高不稳,节节上扬,客主难以成交。
二、苹果销售环境恶化。少数果农见利忘义,掺杂使假,以次充好。有的果农不信守合同,客商车辆一到,故意抬高价格。前年旬邑县仅客商举报的果农毁约事件就达数十起,去年在一些地方相继又发生因合同纠纷打骂敲诈客商等事件。这种不良现象助长了果农惜售、抬价、毁约的心理,购销合同纠纷增多。自己砸锅卖铁,失去信誉,竞争力下降。上海果品公司是个老关系购销大户,今年就没到旬邑。
三、客主争夺,擂台大战。据不完全统计,旬邑县已建中小型果库2400多座,按每库1.75万公斤的库容概算,共可储备4.2万吨,同时这个县外贸公司在土桥镇新建一座2000吨库容的现代化的气调库,在金秋十月,苹果购销旺期,南方客商和本地土生土长的小商、小贩相互争夺苹果,擂台大战,客主相争,造成一种苹果销售景况上扬的泡沫现象。最终实际直接运出该地区的果子比往年少得多。据有关部门的调查和测算,目前全县还有两万多吨果子待售。
四、苹果生产与销售未形成一条龙。近几年来,旬邑县苹果种植面积已达20多万亩,两三年以后将相继挂果。但在抓销售上,措施不过硬,方法不灵活,虽然前两年这个县举办过苹果艺术节,今年又去福州展销,吸引了不少远道客商。但是,对全国各大中城市市场辐射面小,没有建立起稳定的城市市场和窗口。同时促销不力,旬邑苹果历届评比,届届获奖。旬邑苹果却被一些商贩收去充作“商品表皮”、“搭面子”、“改头换面”、“改名换姓”。外地好多城市不知旬邑苹果是啥样。至今这个县没有配套齐备的购销网络,基本上是“全民参战”,小商小贩,很难占领市场,辐射四方。
五、收购资金难筹措。目前唯独县外贸公司一家为较完备的苹果购销实体。县外贸公司仅80多名职工,近几年虽南下上海、深圳、广州等大中城市,建立了一批可信赖的客户关系。但是收购资金筹措维艰,难以落实。去年需收购资金650多万元,而这个县几大银行千方百计才筹措资金250万元,至今欠果农300多万元,直接影响到收购经营乃至大宗供货合同的履行。(附图片)
为江苏省泗洪县农民正在检测刚买到手的手扶拖拉机。刘朝文
 周桂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