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农用车热销后的反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3-11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观察

  农用车热销后的反思
何其琛
近年,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个体户购买农用运输车的比重逐年增加。据有关部门介绍,1995年农用车销售量超过30万辆。农用车热销,使农用车生产企业一哄而起。不但原有的农机厂、小拖拉机厂等企业改产农用车,就是一些汽车制造厂商也不惜屈尊奔农用车市场。
中国农村是个潜力巨大的农用车销售市场,应该说,好好培养这块市场,可使许多面临困境的企业恢复生机。可眼下,由于一些企业的功利动机,破坏了农用车市场的平衡,使得农用车市场很快陷入质量不高、销售服务难以达标和配套的尴尬境地。这一点,在安徽省表现得比较突出。1994年,这个省的农用车首次实行统检,就出现整机一次合格率为零的现象,调整一次后,整机合格率仍仅为69.6%(除由国家统一免检的皖南机动车辆厂外)。为此,安徽省技术监督局不得不把农用车列入跟踪监督检查的重点。1995年,安徽再次对农用车实行统检,发现整机合格率仍只有88.6%。
据悉,目前,安徽省有农用车生产企业达36家。有关部门透露,许多企业没有完整的装配、焊接、油漆工艺,模具化程度低,70%的企业没有完整的检测线。在如此生产条件下制造农用车,其质量可想而知。
农用车热销,导致生产企业急功近利,也导致农用车经销商唯利是图。这种情况直接破坏了农用车市场的进一步发育。来自农村的消费者们反映:农用车经销商哄抬车价,或以各种名义收费变相涨价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农用车一经售出就无人承担售后服务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还有一些不法商人,伙同所谓的生产厂家,改造旧车当新车卖,废车刷新当正品车卖,以牟取暴利。劣质农用车流入广大农村以后,不但使广大农民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使农村的道路交通安全受到严重影响。
让生产企业利用农用车热销的发展良机推出高质量产品,促进我国农用车事业的健康发展,是各有关部门共同的责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