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抓住历史机遇实现三大跨越安徽省负责人答中外记者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3-12
第2版(两会专页)
专栏:答记者问

  抓住历史机遇实现三大跨越
安徽省负责人答中外记者问
时间:一九九六年三月十一日下午
地点: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
被采访人:回良玉、王太华、汪洋、邵明
有记者问:据介绍,安徽省“八五”时期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请问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回良玉(安徽省省长)答:一九九一年安徽省经历了特大洪涝灾害,安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以及海外友人的关怀和支持下,不仅迅速医治了灾害的创伤,而且一鼓作气把安徽推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八五”成为安徽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综合实力增强最显著、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按一九八○年价格计算,安徽提前六年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提前五年实现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一九九五年,安徽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居全国第二,工农业生产总值增幅居全国第三,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居全国第一。
与此同时,“八五”期间安徽基础设施和重点建设成效显著,铁路新铺路段九百一十四公里;公路新增里程五千零五十二公里,其中两条高速公路共两百一十二公里;程控电话交换机容量由七点六万门增至两百三十九万门,全省建成投产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五十八个。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实际利用外资十三亿美元,比“七五”的零点五亿美元增长二十五倍。科技实力显著增强,教育事业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八五”的发展,不仅使安徽过去多灾、贫穷、落后的形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且为安徽跨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记者问:安徽今后五至十五年要实现“三大跨越”,请问有哪些有利条件,将采取哪些措施?
回良玉答:安徽已确立了力争本世纪末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到二○一○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资源大省向加工业大省、人口大省向经济大省三大跨越的目标。安徽有沿江近海、承东启西的地理优势,国家新的区域经济布局又使安徽处于新的区域发展交汇点和重要增长点,国家产业政策使安徽成为产业结构调整重要的承接点。这就为安徽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为了实现“三大跨越”,安徽将实施科教兴皖、外向带动、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积极推进两个根本转变,建立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经济运行机制,不断增强科技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大经济和社会发展后劲。
有记者问:据说,安徽提出要弘扬“黄山松精神”,请问“黄山松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王太华(安徽省委副书记)答:“黄山松精神”是安徽六千万人民品格、情操、风貌的象征和体现,即顶风傲雪的自强精神,坚韧不拔的拚搏精神,众木成林的团结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广迎四海的开放精神和全心全意的奉献精神。处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历史坐标点上的安徽人民,将以“黄山松精神”,通过扎扎实实的奋斗,建设一个更加文明、民主、繁荣、富裕的安徽。
安徽省负责人还回答了记者的其他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