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三位村支书驻地夜话:扶贫先扶班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3-13
第3版(两会专页)
专栏:

  三位村支书驻地夜话:
扶贫先扶班子
本报记者何伟李建兴
3月8日晚,我们走进国谊宾馆代表团驻地,许多代表都去看京剧演出了,楼道里十分安静。走到8楼,812房间的说话声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进去一看,原来是3位全国人大代表、农村党支部书记正就基层党组织建设热烈讨论。
“扶贫先要扶班子”,河北省武安市磁山二街党总支书记申礼成观点鲜明。作为全国优秀党支部书记,他对贫困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有独到见解,说起话来,有板有眼。
“我们那儿有个贫困村,是我们的对口扶贫对象,集体经济薄弱,人心涣散,村里又选不出合适的支书,怎么办?我们琢磨,给钱给物不如选个好支部,决定从外边选拔一名干部进村任支书。武安的实践很有效果。武安市4个最有名的村支书,有三个是从外边选拔的。”
“别看支书官不大,可不是好干的差事。”河北省肥乡县杜汤堡村党支部书记王文义从沙发上站起来:“从外边选拔村支书只是搞好基层组织建设的一种办法,不是唯一的办法。我干支书几十年,深深体会到支书的担子不轻,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乡亲们吃喝拉撒睡的事全在你的肩上。因此,从外边选拔也好,本村选拔也好,首先是看本身的素质如何。”
文质彬彬的河北省沙河市栾卸村党总支书记李长庚接过话茬,慢条斯理地说:“基层组织建设重在配套。从外边选拔、从本地选拔,都是为了有一个好支书。有了好支书还需有一个好班子,一条好路子。”38岁的李长庚已担任支书20年,带领一个穷困潦倒的村走出了一条致富路。去年,栾卸村实现利税4000多万元。他说:“农村党支部成员,必须讲党性、讲德性。讲党性,就是要把为群众办事放在第一位,有奉献精神;讲德性,起码要求你必须是好人。不管大事小事,必须一碗水端平。”
三位村支书正聊得火热,隔壁房间68岁的全国拥军模范刘金鱼推门而进:“我也是村支书,也来参加你们的讨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