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精品书”要名副其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3-13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读者论坛

  “精品书”要名副其实
吉林蛟河煤矿李云峰
我爱读书,也爱买书。虽然手头拮据,近年来书价又大涨,但总还是省吃俭用,攒钱买书,尤其喜爱“精品”、“典籍”之类的书。去年十月,我购得几本所谓的精品书,如获至宝。粗略一读,才发现并不是精品,颇有吃饭时沙子硌牙之懊恼。
有的书校对不细,错字连篇。如:陕西摄影出版社去年一月出版的《名家散文精品选》(双流主编),封面装帧可谓精美,内选“五四”以来名家散文精品八十九篇,初读十几篇就发现几处错别字。其中龙应台的《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一文中,“我也看见淡水河畔的住家整笼整笼地把恶臭的垃圾往河里倒”的“倒”字,错印成“例”字;姜德明的《守门老人》中,“他破例地把大门打开”一句中的“例”字,错印成“便”字。如此“精品”,实在令人无情绪往下欣赏了。
再如西北大学出版社去年一月出版的《菜根谭——为人处事大全》,我只读了三十四页,就发现了两处错字:将“里”印成“时”,“君”字印成“群”字。
有的书装订太差,缺页、重页问题突出。笔者爱读杂文,花四十元钱从某报邮购一本《中国杂文鉴赏辞典》(山西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再版),这部书七一三页至七四四页“失踪”,却订上了一○三三页至一○六四页。首尾接不上茬儿,这叫人如何“鉴赏”?
还有些书印刷质量不好,字迹模糊不清。
人们渴望精品图书,但精品要名副其实。以上所说的“精品”不精问题,是出版部门或编者人为造成的。希望出版社或编者牢记“认真”二字。只有“认真”才能出精品,才能不辜负读者的期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