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集思广益实事求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产生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3-12
第3版(要闻)
专栏:

  集思广益实事求是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产生记
新华社记者李安定
出席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代表们正在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这个跨世纪的纲要草案是如何制定的?这个问题引起中外人士广泛关注。为此,记者采访了参与起草纲要的有关人士。
前期准备
据介绍,纲要草案起草的准备工作,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即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前,国家计委即按照党的十四届二中全会的部署,于1993年夏天着手工作,开始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基本思路,组织力量进行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调研,仅国家计委本身就进行了22个重大专题的研究,形成了上百万字的研究报告。国家计委主任陈锦华,副主任叶青、王春正,分别邀请中科院、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部分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和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专题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地区经济、产业发展的有关问题与思路。
国家计委对“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若干指标,特别是“九五”期间的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支、货币供应和信贷收支、国际收支、人民生活与就业、物价水平、主要产业的发展等指标,进行了反复测算与分析。有关人员运用多种数学模型进行方案比较,筛选各项指标的最佳组合,并考虑各种因素,确定宏观调控的目标和产业发展的任务。例如,对2000年粮食产量选择什么目标,就经过了反复论证,从需要看,定5000亿公斤较好;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最后确定为保证达到4900亿公斤,力争达到5000亿公斤。
1995年3月以后,国家计委在党中央《建议》起草小组的指导下,着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框架》的研究工作。其间,根据李鹏总理在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报告精神,对关系经济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组织了综合专题研究,并委托世界银行组织一批专家提供咨询意见。在就《纲要》涉及的一些重大问题多次向国务院领导汇报后,起草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框架》。中央《建议》起草小组听取了计委的汇报。
着手起草
1995年9月,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建议》以后,《纲要》进入后一个阶段,即正式起草阶段。在李鹏总理和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组成了《纲要》起草小组,由国家计委、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研究室、国家经贸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体改委的人员组成。
10月31日,李鹏总理召集起草小组部署《纲要》起草工作,指出《纲要》的起草要认真贯彻中央《建议》的精神,突出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计划指标总体上应该是预测性和指导性的,充分体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不要过多安排具体项目。要回答今后15年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对粮食稳定增长、国有企业改革、地区经济发展等要有明确的政策措施。
起草小组经过紧张的工作,于12月中旬初步形成《纲要》草稿。之后,党中央有关部门,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国务院各部门,各省区市对这一草稿分别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对《纲要》的修改完善意见。1995年12月底和1996年1月初,李鹏总理主持总理办公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对草稿进行讨论修改。党中央由江泽民总书记主持,多次讨论《纲要》的草稿。经过反复研究,认真修改,成为第九稿,即这次提交八届全国人大四次全会审议的《纲要》草案。
新的思路
有关人士介绍说,作为我国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纲要》与以往的五年计划和中长期规划有以下不同的新思路:
——《纲要》注重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突出国家计划的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计划指标总体上是预测性、指导性的,而不再是指令性的。在奋斗目标中只提出了反映综合国力的12个产品的预测指标。而在“八五”计划中有50多项,过去最多的计划中有过一百几十项指标。这是《纲要》与以往中长期规划最显著的区别。
——《纲要》在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针和奋斗目标的同时,提出了宏观调控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相关政策,以保持经济总量基本平衡与结构优化。这是国家对经济从计划指标管理向以政策导向为主的宏观调控所作的重大转变。
——《纲要》着重提出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及相应的发展战略和措施,提出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和结构变化的总量指标,以及若干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建设项目,是战略性与宏观性的结合。这与过去诸多计划中具体指标和项目过多也是不同的。——《纲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注意处理好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注意经济、科技、教育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注意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强化了科技、教育以及社会发展的内容,这也与以往的计划有所不同。
有关人士说,《纲要》是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指导下拟定的,并广泛征求了各地方、各部门的意见,听取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建议,是一个博采众议,集思广益的规划。有关人士强调指出,经过这次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和全国政协八届四次会议的讨论以后,《纲要》将集中各方面的智慧,调动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性,成为未来15年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行动纲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