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把充满绿意的中国带进21世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3-12
第3版(要闻)
专栏:

  把充满绿意的中国带进21世纪
本报评论员
春风送暖,绿满神州。我们迎来了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第15个年头。
1981年,由邓小平同志倡议、全国人大五届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响应。15年来,全国人民年年植树,神州大地岁岁添绿。全国参加义务植树人数累计达到44亿人次,义务植树230亿株,全民的绿化意识大大增强。
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推动下,整个80年代和90年代前5年,我国的林业建设取得了一个个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世界森林资源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我国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的双增长,人工造林面积为3300万公顷,居世界第一位;全国森林覆盖率由80年代初的12.7%提高到现在的13.92%;12个省区基本消灭了宜林荒山。
与此同时,我国6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三北防护林三期工程拉开帷幕,长江防护林建设已见成效,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合拢,太行山绿化进程任务过半,防治荒漠化工程已治沙220多万公顷。6大生态工程构成了我国生态建设的基本框架,覆盖了60%的国土,改善了区域内的生态环境。
但是,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风沙旱涝等自然灾害严重,全国土壤侵蚀、水土流失达38%,沙漠和沙化面积达155万平方公里,并以每年2100平方公里速度扩大。全国每年有4亿亩农田遭受旱涝灾害侵袭,每年造成的粮食减产达150至250亿公斤,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所有这些,都与森林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生态环境逐步恶化有关。
当今世界,森林锐减是环境问题的焦点,已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在我国这样一个森林面积、覆盖率和人均占有率都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少林国家,这一问题更为严峻和突出,林业建设始终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实现未来5年、15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作为生态建设主体和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林业,必须有一个更大的发展,取得更大的成效。
从环境建设来看,要控制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必须在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同时,提高森林质量,以改善大气循环、水循环和区域生态环境。从社会经济发展上看,未来5年,占国土2/3的山区特别是中西部山区沙区的发展,对实现富民强国目标将具有关键意义。林业作为山区最具优势最具潜力的产业之一,对山区经济发展,实现扶贫目标,安置劳动力等负有重大使命。特别是林业不仅可以为农业和水利设施提供有力的生态屏障,而且可以在广大山区,发展木本粮油,生产粮食替代产品,这对实现世纪末再增加500亿公斤粮食的目标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回顾近15年来我国林业建设和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历程,可以看到,其基本经验就是要实行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各级领导造林绿化保护森林任期目标责任制,以大型重点生态工程为重点,构建林业生态体系,把造林绿化与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结合起来。
林业是一项社会性、群众性很强的事业,必须靠全社会的支持和全民的参与。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每一个公民对祖国应尽的义务,是全民族共同的责任,我们要坚决响应江泽民总书记“全党动员,全民动手,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继续坚持全社会办林业,动员全体人民更加广泛深入、扎实有效地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鼓励各行业各部门投入林业建设,以加快造林绿化的步伐。让我们在这融融的春光里,走上山岗,走向田野,投身到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行列中,共同去建设我们的绿色家园,把一个充满绿意的中国带进21世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