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办好高等教育迎接21世纪挑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3-12
第5版(两会专页)
专栏:

  办好高等教育迎接21世纪挑战
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罗小未(代表民盟中央)
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能否为国家输送大批高层次的、优秀的、能参与世界科技角逐的人才,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值得认真研究并作出回答。为此,我仅就高等教育发展问题谈几点意见。
一、高等教育要同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相适应。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不能适应“两个转变”的需要。我们认为,改革的重点,一是确定与此需要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和重点,二是继续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少数有条件的大学学科分布和专业设置要向综合性和多科性转变,以促进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发展。同时,要加大拓宽专业的力度,使学生的专业和知识或理工兼融、或文理渗透、或技经结合,具有多种结构形式,造就大批复合型人才。
二、高等教育要同改革开放方针相适应。高等教育肩负着学习、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直接任务,因此,国家要为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的重点学科创造更多的条件,建立同科技强国对话、吸收、消化世界上高新科技的手段和基地,同时要吸引和稳定自己的基本队伍,掌握和发展自己国家的高新技术。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说,要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
三、高等教育要同赶超高新技术潮流相适应。21世纪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抢占高新技术制高点,正汇成世界性的角逐潮流。各类高校在保证基本理论研究的同时,要主动承担高新技术的探索和研究工作,加大科研成果的应用性研究和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的速度和比率。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人才,因此还是要强调基础教育。
四、争取加大投入,提高办学效益,与我国国情相适应。变粗放型为集约型的原则同样适用于高等教育。因此,第一,重点大学要重点保护;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要重点扶持。第二,统筹兼顾,全面规划,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对部分院校与系科的设置进行必要的调整,或兼并或联合,以发挥其规模效益。
稳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办好高等院校的关键。对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教师,应该既严格要求又大力扶持。对教师生活待遇、住房条件继续予以关注。
从国情出发,我国的高等教育还应是多层次的、多形式的。除全日制学校外,要多发展函授教育和夜大,要加强自学考试的领导,鼓励自学成才。此外,应该提倡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中型企业有条件的要设立自己的职业培训中心,以提高企业的文化和品质,迎接21世纪的竞争。(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