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辗压电线工序的自动转槽试制成功 昆明电线厂工人免除伤残的威胁,生产效率大为提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5-07
第1版()
专栏:

辗压电线工序的自动转槽试制成功
昆明电线厂工人免除伤残的威胁,生产效率大为提高
【新华社昆明六日电】昆明电线厂辗压车间试制自动转槽成功。有了自动转槽,火红的铜条送到精辗机,就会自动地经过六道转槽被辗成小姆指粗细的铜线。现在,粗辗机除前六道辗槽外,后七道的自动转槽也已试验成功。这种自动转槽基本上和鞍山钢铁公司小型轧钢厂的“正围盘”和“反围盘”相同。运用这种自动转槽后,辗压工人不再受伤残的威胁,并且使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大为提高。过去精辗机辗压一条铜条要八十秒钟,现在只要四十秒钟,废品也由原来的百分之三降低到百分之一。而操作的工人却比过去节省了五个。
辗压车间是电线生产上第一道工序的车间。它的生产过程和小型轧钢车间大体相同。铜锭运到这个车间经过加热后,在粗辗机和精辗机往返辗压,最后变成小指粗细的铜线。过去,昆明电线厂辗压车间的粗辗机和精辗机都是用人工操作的。这种操作非常紧张,稍一疏忽,火红的铜线就会窜到工人的身上。
一九五三年初,昆明电线厂展开生产改革时,车间老工人曹春山、徐永昌、董祥等首先在事故最多的精辗机上试验自动转槽。第一道转槽(即正围盘)很快就成功了,但试验第二道转槽(即反围盘)却遇到很多技术上的困难。第一道转槽出来的铜线是平的,进第二道辗槽必须侧立起来,铜线又软又细,转身极为困难。曹春山等反复研究,并且做了转槽模型,一连试验了六次都没有成功。鞍钢小型轧钢厂工人张明山创造“反围盘”成功的事迹传到昆明电线厂,给辗压车间工人带来了极大鼓舞。根据小型轧钢厂的经验,昆明电线厂领导上立即组织党、政、工、团干部,车间技术人员和老技术工人,成立了自动化小组,专门领导和研究转槽的试验工作。有了自动化小组后,转槽的长短、夹板的大小等一系列的技术问题,终于逐渐获得了解决。七月中旬,第二道自动转槽就试验成功了。
在精辗机改进成功的基础上,辗压车间职工从去年八月起又着手研究改进粗辗机设备。粗辗机上共有辗槽十三道。今年三月中旬,后七道转槽也已试验成功。目前,车间职工正在设计粗辗机前六道辗槽设备的改造,争取把车间全部生产过程改造为机械操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