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说说小品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3-14
第11版(美术)
专栏:艺坛走笔

  说说小品画
小品画受人注目喜爱,由来已久。宋元明清以来,画家名手,都涉猎此道。以名家来说,马远、夏珪,他俩既画出《长江万里》等大卷幅,同时也是小品画的能手,博得“马一角”“夏半边”的美称。清人任伯年,画艺全能,一生画了不少大型的中堂、条屏,如尽人皆知的《群仙祝寿》大屏条,场面大,人物多,色彩丰富,美不胜收;而他也画了不计其数精彩的扇面册页。可见作为画家,必然大小都能画出水平,各尽其妙。在画家眼中,不论画幅尺寸大小,都是自己的心血结晶,一样的宠儿。画的品位高低,决定于它所包涵流露的艺术性、思想性,是否在画情、画意、画趣、画法诸方面有值得玩味的地方,不在于画幅面积的大小。
然而近年来有一种怪事,提倡画面向大处扩展,似乎画得越大越神,四尺不在话下,丈二也不足为奇,索性拉长到几十米甚而百米以上,如此好像画大了,人品艺品自然也不小了似的。请问:人家看画并非买布,只看尺寸大小,又与艺术何干!画要给人看,要讲究画面场合的特殊条件,该大就大,该小要小,有讲究远观大势的,也有追求精细入微的。我们作画当如做衣服,必须量体剪裁才是,至于画什么,怎么画,更要看客下菜,以题行文。总之,作画不论大小,据艺评说。
市上也还流行一种风气,属于夸大一派。为了扩大作品的声势,吸引观众,把一种题材物象,重复连续组合出现在一幅洋洋洒洒的长卷上,名为《百A图》《百B图》等。这办法古已有之,似乎受好评的不多,原因是这类画,实由于画家对生活感受懒惰,对创作热情贫乏,闭门造车,千篇一律,看去令人腻烦。这样把小画勉强作大的手法,并不可取。
宇宙间万象毕陈,事物之美不分宏观微观,各有特点。且看草间那一小小瓢虫,背上几点夺目的星光,足可与炫丽华贵的孔雀开屏相媲美。小品画别看它画面不大,从艺术角度品赏,却可与大画平起平坐,所谓“咫尺应须论万里”,即是此理。在某种情况下,具有特殊地位,更加受人宠爱珍重。
小品画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笔墨精炼,意趣无穷,以微缩营造画面,以浓缩体现画情,最能显示画家的功力和素养,是画家心血的结晶。读之神往,一如老酒之醇,新茶之香,艺术享受,非同一般。
作小画,画家聚精会神,行笔或挥洒自如,或精妙入微,任意纵情,极见功夫。写景小而见大,时而趣出法上,形寓象外,在漫不经心处,更出神韵,若此境界,乃得之多年磨炼。大画多以气势胜,宜初看乍看,一眼便见美感效果;而小品画则多以笔墨情趣胜,宜久看慢看细看,在较长时间观赏中,逐渐捕捉它的内在神味。大画多画名山大川,小画则往往画小桥流水,作画以题材体裁互相吻合方称得体,不可强为大画,也不必硬作小画,正如文学家不把短篇散文勉强拉成长篇章回小说一样道理。折子戏和全本连台戏,各有自己的千秋阵地,并无高低之分。画大画小画,心情态度手法不尽相同,前者豪放一如山野脱兔,后者安静恰似深闺处子。前者以得势为上,笔墨酣畅为主;后者以精细为佳,笔精墨妙方好。最关键是作小画时要保持宏大的气度和宁静而兴奋的神态,方可避免委琐浅浮之弊。
学画一如治学,初学时切忌妄图高远,好大喜功,不妨从小幅入手,比较容易掌握,便于积累经验。假以时日,不急不贪,寒窗铁杵,终必有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