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重练足球ABC——海埂走笔(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3-14
第8版(体育)
专栏:

  重练足球ABC
——海埂走笔(下)
本报记者汪大昭
体能测试后,各队如释重负,甲A春训转入技术和战术训练阶段。其实,自从春节后来到海埂训练基地,没有一支球队整天练田径而不踢球。无形之中,哪个队练体能的比重减不下来,已经成了不光彩的事情。既然如此,技术状况应该不算太差了。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记者每天沿着一块块训练场观察,“注意脚法”之类的喊声不时从督战的教头那里传出。进了甲A,也算职业化了,脚下依然存在ABC的问题。所谓“绝技”、“妙传”之类,不过是一些足球新闻中的用语,到训练场上就难得一见了。
62岁的新任主教练苏永舜带着辽宁航星队打了好几场练习比赛,4∶4被刚刚组建的云南天元队逼和,0∶1输给甲B的火车头队,后来总算灌了乙级队天津二队3个球,赢下一仗。一时间,海埂基地内无不议论这支昔日十连冠的强师。辽宁队从甲A降到甲B,似乎用不着发誓,今年理当打回甲A。岂料甲B球队不怕虎,打得辽宁队威风不再。根本问题是辽宁队在甲B徒有名气的余辉,没有技术的优势。不管甲A甲B,脚下的功夫同样粗糙,谁怕谁?
八一队领队李富胜挂靴已经十多年了。在训练场外,李富胜对记者说:“看遍了在海埂集训的守门员,现在让我来把门,绝不是最差的。”当年与李富胜同在国家队踢球的迟尚斌、刘志才、许建平、左树声、沈祥福、杨玉敏等齐聚海埂,说起中国足球的技术状况,无不引出怀旧之情。
承认技术落后当然比熟视无睹好,扭转训练滑坡可并非易事。沈祥福退役后去日本执教,一别八年,如今的海埂集训质量令他吃惊。“那天,我看他们练长传,球传得偏了点,接球的队员站在原地不肯稍微移动一下,球过去了,人还在嘟囔:‘传的什么球?让我怎么接?’我们踢球的时候,哪有这么练的?”沈祥福大惑不解。
说到训练态度,初来海埂的外籍球员正是一面镜子。人们不摸“老外”的底,只从训练当中的水平看,许多外援的技术能力真比中国球员强。其实,“老外”是训练与比赛一个样,不像中国球员那样,练归练,赛归赛。
全国足球甲级队海埂春训年复一年。把“要我练”转变为“我要练”,只能寄希望于足球改革的深化。
足球界当不负海埂那温暖的春天。
(本报昆明3月13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